朝廷絞盡腦汁想著如何移民,卻總有商人自己跟來新佔領土。
而且那些商賈經營的行業五花八門,大理這才剛剛收復多久?居然就有四川人來開書店了。
伴隨著大明不斷對外擴張,國內許多商賈都嚐到了甜頭。有的商人甚至願意隨軍,幫著朝廷運輸物資,以換取戰勝之後的相應紅利。
稍微膽小的,則跟在明軍屁股後面,一旦聽到前線打勝仗,立即帶著財貨去做生意。
像這種開書店的,資金投入不是很大,而且文官還會支援,以白菜價購置店鋪很快就能營業。
蘇通與好友們從董家逃出,剛出門又被叫回去,讓他們把受傷計程車子帶走。
雖然保住了性命,但所有人都還驚恐不安。
受傷士子被親友帶回家,剩下的卻一邊害怕一邊討論科舉。
雖然官府暴政殺戮士子,但既然留了一條仕途大道,他們終歸還是願意接受的。佛學不考?那就不考唄,私底下悄悄唸佛就可以了。
只要不把路堵死,官府殺得越狠,他們轉變就越快。
“大明的儒學,跟大理一樣嗎?”施羅漢光突然問。
他的兄弟施羅漢明說道:“都是儒學,能有什麼不一樣的?”
蘇通說道:“官府禁止用梵文註解儒經,恐怕中原的儒經還真跟大理不同。”
“那怎麼辦?只讓我們備考府學,卻又尋不到中原經書。”眾士子頗為焦急。
他們剛剛還在為死傷的朋友感到悲痛,心中腹誹官府過於殘暴,此刻居然已開始為找不到教科書而苦惱。
“正宗的眉州雕版禮部編校版科舉書,附贈大理府學的入學考試標準……”
忽地,一個被四川書商僱傭的本地夥計,揮舞著兩本教科書沿街叫賣而來。
眾士子聽得眼睛冒光,連忙加快腳步圍上去。
蘇通忙不迭問道:“禮部編校我們懂,為何卻是眉州雕版?”
那夥計解釋:“我們東家是四川人,四川的印書行業,尤以眉州書籍雕版最為精美,就連成都府那邊印書都不能比。”
一個叫趙良壽計程車子問:“附贈府學入學考試標準是真的嗎?”
那夥計說道:“肯定是真的,官府透露的。就算諸位僧師不買,過幾日官府也會公佈。”
蘇通連忙糾正:“莫喊僧師,今後都是儒生。”
大理密教在唐朝確定的二十多個高貴姓氏,發展到此時已經排名變換,其中一些甚至淪為區域性大族,世世代代為真正的大姓當家臣。
比如大理蘇氏,就世代做董氏家臣。
現在董氏遭到官府打擊,蘇通自然要趕緊切割,今後他家不再是董氏家臣,而是正正經經的大明士子。
士子們問清楚書店地址,急匆匆便結伴跑去尋找。
之前的殺戮,已被他們忘得一乾二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