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北宋穿越指南> 1064【段譽出家】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1064【段譽出家】 (1 / 4)

神符二年,風調雨順,全國僅區域性地區發生水旱災害。

官民皆稱,這年號改得好。

錢琛終究是抱病退休了,新的內閣班子為:李含章、張鏜、陳東、梁異、令孤許、胡安國、魏良臣。

李綱在刑部尚書任上病逝,比歷史上多活了六年。

總督寧夏好幾年的趙鼎,被調回來接替李綱職務。結果回京不久便生病,朱銘派人慰問才知,他在寧夏就已落下病根。

三請三辭,趙鼎也退休養病去了。

趙鼎還年輕,不到六十歲,或許養好身體尚能復官。

虞允文的父親虞祺,接任刑部尚書。

已經快七十歲的剛直老臣李光,升任左都御史。這個任命出乎所有人預料,但很快大家就反應過來,督察院出身的官員有兩個入閣,朱皇帝這是在防止“御史系”做大。

同年去世的,還有御醫楊介。

楊介在起義軍出川時投效,而且還獻上人體解剖圖。他的弟子很多都做了軍醫,甚至徒孫輩也遍佈大明軍隊。此番駕鶴西遊,洛陽及周邊數十員大小將領,自發的前來靈堂拜祭弔唁。

“卿是楊先生的首席弟子,且說說這醫學如何改制。”朱銘親自召見孫叔獻。

孫叔獻今年五十二歲,尤擅外科,多次隨軍出征。

孫叔獻說:“市井小民,多有因病致貧者。自王臨川(王安石)創熟藥局以來,雖藥價有所下降,但問診費還是過於昂貴。臣請增設官方醫院,並降低醫生的問診費。”

王安石創設的熟藥局,不僅平價售賣中成藥,而且還兼有看病業務。

他開啟了中國的公立醫院模式,並且一直沿用到明清兩代。但數量實在太少了,只能惠及城裡的少數百姓,所謂平價藥也經常不平價。

朱國祥、朱銘父子倆,自然也在推廣公立醫院,但目前只在州府城市推開,而且許多偏遠州府還未落實。

朱銘說道:

“朕打算把太醫院剝離出來,單設之後比督察院低兩級,掌管天下疫病之事。”

“太醫院下屬的醫療體系分為三類:一為御醫,二為軍醫,三為民醫。”

“御醫、軍醫顧名思義,民醫則由惠民醫院與安濟坊整合而成。”

王安石的熟藥局,到了南宋改為太平惠民局,明清兩代則改名為惠民藥局。

朱國祥退位之前,親自改名為惠民醫院。

至於安濟坊,則屬於慈善醫院,創立於宋徽宗時期,一般由僧人和寺廟承辦。也起了一些作用,但用處不大,很多時候還雜以唸經安慰。

朱銘繼續說道: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