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麗的首都開京,在漢末三國時代,其實屬於公孫康的地盤。
別看《三國演義》裡面,公孫康沒啥存在感,似乎就是一隻守土犬。其實這位老兄大破高句麗,並且還攻陷其國都,恢復漢朝的帶方郡疆土,幾乎控制了半個朝鮮半島。
他爹公孫度同樣牛逼,東伐高句麗,西擊烏桓,南取遼東半島,跨海奪取膠東諸縣,並且積極恢復工農商業。
裡的廢物兩父子,放在遼東和朝鮮半島,卻是實實在在的兩代英主!
開城這破地方,自從高麗建都以來,已經被毀掉過兩次。
第一次是遼國南下,打得高麗國王南逃,把開京的城牆都給扒掉了。並且燒燬房屋、擄走百姓,把開城府搞得十室九空。
高麗足足用了十多年恢復人口,才徵調三十四萬民夫重新建城。
第二次被毀的是皇城,也即大明剛建國那會兒,權臣相鬥把皇宮一把火燒光了。
高麗這些年荒廢軍備,不僅僅是因為文官躺平。
他們失去大同江以北國土,賦稅和人力嚴重減少。又必須重建高麗皇城,耗費大量錢糧徵調民夫,哪還有餘力給將士發軍餉?
此時此刻,開京城內的實際控制者,是鄭仲夫年僅十三歲的兒子鄭筠。
十三歲的小屁孩兒,自然沒能力統御文武。
鄭筠留在開城就是一面旗幟,由鄭仲夫的親信進行輔佐,其中有不少是出身寒門計程車子。
這些親信當中,武臣以李紹膺為首。
李俊儀的弟弟李義方,雖然負責聚集軍隊,但諸事需要透過李紹膺請示鄭筠。
“京城兵力匯聚多少了?”李紹膺問道。
李義方說:“一萬二千餘。其中七千來自京畿,三千來自楊州,有一大半是因吃空餉而臨時徵募的農民。”
李紹膺焦頭爛額:“也就是說,除了楊州之外,其餘各州郡才送來兩千多兵?”
“各地豪族都在看戲,他們怎會乖乖把軍隊送來?”李義方冷笑。
楊州牧、漢山城、漢陽郡、廣陵、南京,這五個詞彙在高麗王朝皆指代首爾,只不過具體包含的範圍有大小區別。
那裡駐紮著一支精銳,即高麗左神策軍。
因為吃空餉太嚴重,左神策軍缺額一大半,如今只能徵召農民充數。
李紹膺說:“大將軍帶著六千精銳前往海州,讓我們半個月內送去三萬大軍。如今才一萬兩千餘,連半數都不夠,還須另想辦法才行。”
李義方說:“沒有別的辦法,只能在京畿強徵更多農民當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