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力發電站建在皇城內部的西南側,那裡有一處皇城用水澄槽。
澄槽相當於自來水廠的沉澱池,中國早在東周時期就有了——東周陽城遺址,不但發現沉澱池,還有陶製地下供水管道。
洛陽皇城西南側的這處沉澱池,主要為宮女太監們提供飲用水(包括洗滌之用)。至於皇室成員和皇城辦公官員,自然是飲用皇宮裡的井水,這樣做的主要目的是防止投毒。
去年完善洛陽水利之後,城內外共計建有沉澱池二十四處,新鋪設了大量陶製地下供水管。
城市用水安全,自古就是重中之重。
比如南宋孝宗時期,杭州最大供水源是西湖,卻時常有百姓傾倒糞便和垃圾。朝廷為了整頓此事,直接拿兩個內臣開刀,以他們兩個在西湖洗馬汙染水源而罷官。
卻說皇城內的這處沉澱池旁邊,朱國祥派人建起一個兩級水塔。並非那種鐵罐子,更像是兩個超大的蓄水池。
也不高,一級水塔十五米,二級水塔則不足五米。
發電機安裝在兩級水塔之間,落差大概為十米。以這個高度,為10千瓦發電機提供動能,只須大約0.06立方米/秒的水量。
最初為水塔送水的方式很原始,太監們用人力手搖壓水泵,一點一點的搖上去。
十多個太監輪換著來,足足搖了七天七夜。中途為了加快進度,甚至還用滑輪組做功,用水桶一桶一桶的提上去。
此時此刻,一級水塔已經開閘,帶動發電機做功。
而流下去的水,落在二級水塔之中,為皇城新鋪設的自來水管提供水源——主要用來洗滌物品,比如官員擰開水龍頭就能洗手,但如果有人直接要接水喝也行。
文武百官,還有太學、府學的學生,此刻都目不轉睛的看著。
“陛下,可以開啟電水泵了。”
“開吧。”
為水塔提水的十多米高水管,通體為銅製。
朱國祥的一個學生,已經去做了工部伎術官。如今這位伎術官帶著幾個吏員,把抽水機跟銅水管接上,然後就推上去開關。
“嗡嗡嗡”的聲音響起,水塔上的吏員很快喊道:“上水了,上水了!”
官員和學生們目瞪口呆。
閣臣方孟卿去年病逝了,突發惡疾死在任上,目前由胡安國補為閣臣。潘良貴轉任吏部尚書,魏良臣轉任戶部尚書。
胡安國震驚莫名:“早就聽聞太上皇有馭電之術,此真神妙莫測也!”
太學生代表們卻有心理準備,他們其中的一些人,已經玩了近兩年的電堆(原始電池)。
對於朱銘和朱國祥而言,這都只是小打小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