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根默默坐在“人吏司”衙門,觀看這裡的混亂情況,有時候看不順眼很想去幫忙。
朱國祥的官吏改革,還屬於摸索階段。特別是增加胥吏正額,在張根看來有些不符合實際,但又似乎可以嘗試一下。
宋代的中高階吏員,那是需要考試的,跟後世考公務員差不多。
從一開始就有名額限制,有編制的叫正名吏員,等待入編的叫守缺、貼書、習學、私名、系名等等。
自王安石變法起,擁有編制的吏員,就開始發工資了。
最初僅關鍵部門的吏員可以領工資,元豐改制擴大了領工資的吏員範圍,而今朱國祥將“祿吏”規模再次擴大。
財政可能會扛不住!
由於減輕了苛捐雜稅,雖然正賦不變,雖然胥吏依舊撈取灰色收入,但今年的秋糧徵收非常順利。
秋收之後一個月,稅額已經完成80%,朱國祥開始主持考試。
各州縣官員,根據政令清除冗吏。被淘汰之人,可在本地考試,過關者雲集漢中由朱國祥主持複試。
自負才學的吏員,也可以主動辭職,直接參與複試環節。民間士子,亦可自己報名參加。
合格之人,會派往新佔地盤做高階吏員。其中極少數佼佼者,能跳過胥吏階層,立即授予官職。
考試那天,幾十個觀政者,都跑來現場圍觀。
大宋也要考吏員,但都在本地進行,集中到一起考還真沒發生過,這已經非常近似於科舉了。
但考試範圍,又明說了不含儒家經典。
大概四百多個吏員,坐在貢院考場惴惴不安,觀政者自動客串監試官。
“胥吏進貢院滑天下之大稽。”劉會元譏諷道。
徐敷言說:“以前也考,現在也考,無非考試地點不同。”
柳瑊說:“看來就算是漢中,從賊計程車子也不多,朱賊是想從胥吏當中,選取優異者安排官職。此非常法,臨時舉措而已,不會形成制度。”
試題當場宣佈:
一個屬官邊走邊念:“第一題,甲偷乙錢財,人贓並獲。乙未扭送甲見官,指使僕人丙、丁,殺甲全家五口並拋屍河中,屍體並未找到。依據《宋刑統》,請試寫判狀!”
前三題都是考司法,接下來考公文寫作、算術、水利、救荒各兩道,最後一題居然是讓吏員寫策論。
張根站起來巡視考場,悄悄觀察答題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