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昕玥自從聽了李慕頎與家裡通的電話後,她有時候會一個人發呆。
靜靜想些事情。
有時候就發呆,腦子放空,什麼也不想。
她有時候也會思考她和李慕頎這段婚姻。
她想不到太長遠,不知道他們以後會怎樣。
但她知道如果一直不被認同,她和李慕頎的婚姻遲早會出問題。
李慕頎是李家傾兩位大學教授全力養出來的孩子,他從小到大成績優異,在父母眼裡人品貴重,懂事孝順,如今事業還小有所成,做父母的不會讓人毀了這樣的孩子。
他夾在父母和婚姻之間,會越來越累,終會有一方做出妥協。
他父母,他,也可能是她楊昕玥。
如果婚姻有一個好的基礎,當然能更穩固。
而他們的婚姻顯然不是。
他們沒有一個好的基礎。當然如果後天能好好培養,也是能一輩子長長久久的走下去的。
歷史也驗證過。很長一段歲月裡,人們都是在結婚後才有機會互相瞭解。但這裡有個前提,雙方家裡都是實心誠意締結姻緣的,夫妻雙方是友好協商的婚事。
而她目前並沒有得到對方的認同。
她很想做點什麼,哪怕小意討好。
她給他們買了禮物,也往杭城家裡寄過東西,但顯然收效並不大。
她也會跟他們電話溝通,但得在李慕頎跟家裡打電話的時候,她能接過電話說上幾句。如果她單獨打,基本上並不能很好的繼續聊下去。
她打的腹稿都沒有什麼用。
有種別人的圈子你硬要往裡面闖的感覺。
別人沒話跟你說,而你一定要尬聊的那一種。
通常這種情況都不太受歡迎。
李慕頎媽媽跟他說起她,從來都是連名帶姓的,不像叫媛媛那麼親熱。
她不想計較,畢竟別人比她先到。
人總有個先入為主的概念。
但她不可能不在意。
她覺得自己有時候也挺玻璃心的。
她覺得這些年情緒管理這門學問,她就沒學會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