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涼山盤山公路下。
四面環山,梯田分佈。
斷岩石階之上有著二十幾戶人家,都是圍牆大院,牆壁刷著白漆,有的乾脆是青石砌牆,因為臨海,潮氣重,又加上春雨的關係,青石上長滿了青苔。
一眼望去,雖說沒有如今的城市繁華,卻遠離喧囂,寧靜的青石小路兩側路間縫隙生出嫩草,微風撫過憑空多出一股令人心神安寧的舒適感。
王式頭戴竹折帽,身上穿著一件白色背心,下身穿著一條針織面料的黑色九分褲,腳上穿著一雙有些髒的黑色運動鞋,肩頭扛著一個鋤頭,腰間還掛著一個水杯,就這樣的一身打扮,晃晃悠悠,踩著朝陽,呼吸著山間清新的空氣,一路走向某處梯田。
青石小路最靠裡的那一家小院是他的,連帶著還有一塊距離小院不遠的梯田也是。
梯田中種了半畝清涼茶種了半畝茄子白菜,每年的春秋,他都會來這忙活梯田裡的活計。
王式很喜歡清涼山這個地界,氣候宜人,除了下雨陰天屋子裡的被褥潮了一些以外,其他的都挺好。
這裡沒有城市的車笛喧囂,人煙不多,自己種一些瓜果蔬菜,小日子過的也挺舒服。
而且也有助於修道。
他師傅常說,寧攪一江水,莫擾道人心。
不過他感覺,修道這事兒,其實沒什麼講究,現代人總把修道當作多麼高大上的事,其實哪有那麼複雜。
王式一路穿過田間小路,來到了屬於他的那一塊梯田前,找了一個較為乾淨的地方坐下。
伸手掏兜,摸出一包塑膠袋包好的醃鹹菜和一個饅頭外加一個雞蛋,就這麼拿起來吃。
鹹菜酸辣,配上一個白麵饅頭,吃的也是有滋有味。
晨曦漸升。
修道修道,不就是在心中修出一條大道,至於這條大道指向何處,最終能修多長,那就全憑個人人心。
城裡的年輕人或是上這歲數的都以為修道一定要出家,進道觀,這是哪門子道理?
有時候看到網上網友留言,說什麼道家式微,全怪道家門檻高,現在滿地修佛廟,道觀有幾家云云。
王式想到此處,微微一笑,將先前裝有鹹菜饅頭的塑膠袋團起來揣進褲兜,起身拎起鋤頭下地幹活。
什麼時候道家門檻高了,他這不就在修道。
儒家常說“正人君子,需正直。”
正身,慎獨,律己。
正人君子,直道而行。
這不就是正直?
佛家常說,人人皆有菩提相,人人皆佛陀。
都是一個道理。
修道更加簡單些,多看看路邊花草,碧樹參天,在心裡修出一條“正道”即可,如果修歪了,就是老人口中常說的“歪門邪道”了。
鋤鋤鏟鏟,累了休息一會,渴了口口茶水,就這樣一直忙活到中午十二點多,王式才將一畝梯田收拾完大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