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作還挺快。”
宇航局的局長說道。
靠在座位上,他開始思考可能出現的情況。
他想過會有其他國家的航天部門來詢問情況,但是沒想到第一個就是美瑞肯那邊的。
只是不知道這次通訊僅代表宇航局呢,還是獲得了總統和國會的全部許可權?
不過不管是什麼,接通聊聊就知道了。
通訊當然不能在這裡,這裡人太多了,他得去自己的辦公室,並且還要在監控之下進行通訊。
他找了一個藉口離開,會議室裡繼續討論。
直接讓天問一號的軌道器改變軌道,去專門尋找那顆不明的探測器,那麼它之前設定的任務肯定就無法完成了。
這是天夏的第一顆火星探測器,擔負了相當多的任務,後期再發射探測器,它還要提供資料中繼服務。
如果讓它現在變軌去尋找那顆不明探測器,那麼它的燃料消耗會相當快。
在尋找時間不明的情況下,它甚至可能沒找到不明探測器就消耗掉全部燃料,然後被火星引力牽引墜毀在火星了。
如果是這樣,那損失可就大了。
本來已經追趕國外的航天成果到一定程度了,結果自己把軌道器搞掉了,那簡直有病。
如果真找到了,那還罷了,也算立了大功。
可要是找不到,或者是找到了,結果那玩意不是外星探測器,就是某個國家的秘密探測器,那就虧死了。
倒是第二個,用太空望遠鏡組網的方式組成“視界望遠鏡”的方法風險小。
這種方法在地球上執行就可以,就像當初捕獲黑洞的照片一樣。
那次任務就是藉助分佈在世界多地的8個射電望遠鏡聯合觀測同一目標源並記錄下資料,形成口徑等效於地球直徑的虛擬望遠鏡,將望遠鏡的角解析度提升至足以觀測事件視界尺度結構的程度。
說起來比較複雜,但是隻要知道它很牛批就行了。
透過這種利用不同地點的望遠鏡進行組網,然後形成超大虛擬口徑的虛擬望遠鏡,就可以觀察到極遠方的極小物體。
只不過這種方法太麻煩了。
首先,人類並不知道那枚探測器的具體座標,想定點觀測都沒辦法,一樣得先尋找,然後才能觀測。
其次,哪怕觀測到了,不明探測器的影像也不一定清楚。
就像人類首張黑洞照片一樣,人們幻想它是這樣那樣的清晰圖片,結果看到真傢伙之後,人們的反應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