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僅一年半的時間,集合全坎星的科技製造力量,一艘長約500米的巨大核動力太空飛船就在坎星軌道上建造好了。
之所以造這麼大,是因為他們的整體技術不太行。
雖然他們的能源模組很先進,是核動力的,但是其他模組也只是坎星水平,所以要往大了造才可以。
而且他們還沒有掌握可控核聚變的小型化技術,核聚變能源核心也要造大型的,再加上他們只有核聚變的技術,沒有核聚變引擎的技術,所以他們只是把核聚變當發電機用,飛船的引擎依然是離子推進器。
坎星的離子推進器雖然比地球強一些,但是也沒有到達科幻級別。
好在核聚變裝置提供的功率比太陽翼大多了,提高了離子推進器的推裡,雖然不能讓離子推進器像火箭那樣直接上幾個G的加速,但是慢慢加速,也能把速度提上來,去類火星最短只要半個月的時間就行。
他上次乘坐太陽翼版本的離子引擎飛船最短還飛了一個月的時間呢。
有了這艘飛船做模板,之後的飛船就好說了,現在就在他們的頭頂,三艘同級別的核動力飛船正在太空船塢裡建造。
首批四艘飛船基本可以滿足需求了,下一代飛船的要求會很高,核聚變裝置的小型化和專門的核聚變引擎正在研製中。
並且下一代到底造什麼樣的,其實他們也沒想好,因為他們現在把所有的飛船都放了出去,核聚變離子推進的、太陽帆離子推進的、高效率氫氧引擎推進的,都派出去尋找黑色方碑了。
找到黑色方碑之後,肯定會有新的科技出現,如果他們過早定下了新飛船的標準,那得到新科技之後還得修改。
麻煩。
這不,新科技很快就來了。
坎星的內環,距離坎星太陽第二近的那顆名字叫Eve,或者翻譯成夏娃的星球,它有著濃密的騷紫色大氣、恐怖的高溫和巨大的氣壓,堪比太陽系的金星。
在那顆星球上,小綠人們找到了一塊黑色方碑,它上邊記錄了保溫技術和增壓技術。
有了它們,飛船就可以拋棄掉一些複雜的保溫裝置,變得更輕便,還可以用更小的燃料罐裝下更多的燃料,進步一讓飛船變得小巧,還不用擔心燃料蒸發。
這不僅飛船燃料罐能用,停在軌道上的燃料加註站、地面上的燃料罐,所有擁有蒸發特性的燃料的燃料罐都需要,畢竟燃料白白蒸發掉太浪費了。
增壓技術也是一樣,它裡邊包含了更安全的極限加壓技術和極限抗壓材料,用處相當廣泛。
不過小綠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核聚變的燃料氦3壓縮儲存問題。
氦3因為壓力問題很不好壓縮,每次都要一大坨,有了加壓抗壓技術,使用相關的技術和材料,就能建造可以承載更大壓力的燃料罐,也就可以攜帶更多的壓縮氦3。
綜合同方碑上的保溫技術,能源和動力模組可以變得更小,其他地方就可以相應擴建,飛船就能跑的更快、更遠了。
不愧是坎星的小綠人,什麼東西都先想到太空飛船,就像地球上的一些人看到高科技先想軍事用途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