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不知道啊,張老弟,看來你的訊息非常靈通,而且能拿出140噸液發跟300噸的固推,你們之前不會是試點吧?”
吳林端起茶壺給唐超續上,然後說道:“跟老哥說說,這裡邊到底有什麼,我們也好配合上邊的政策。”
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一老一小兩個技術狂人已經開始老哥老弟的稱呼了。
其實唐超也不太懂這邊的門道,畢竟明面上他的合作者只是復興投資,而他也是隻把技術賣了,上邊真有什麼大計劃也不會告訴他。
不過作為隱秘的合作者,他掌握的資訊會更透徹一點,如果再旁敲側擊從其他地方知道一點訊息,那就能猜出個八九不離十了。
“我知道的也不算多,咱們互相交換一下意見吧。”
唐超又喝了一口茶,然後張嘴就咧咧,“現在國家隊那邊不是已經啟動載人登月專案了嗎,而且咱們兩家都拿到了一些技術授權,我想其他家肯定也有,這種大規模的提升國內總體航天技術水平的行動,估計是要跟對面碰一碰了。”
“對面的封鎖越來越嚴密,而我們這邊突然提高私人公司的技術水平,讓私人公司不受掣肘,能造出符合客戶需要求的百分百國產衛星和火箭,那封鎖對咱們來說就不算什麼壞事。”
“你想想,封鎖實際上一直是雙向的,不讓咱們發射含有美瑞肯技術和零件的衛星,但是對方的實際發射頻率又沒有那麼快,很多客戶都需要排隊。”
“如果咱們也能用百分百國產的技術製造相應要求的衛星了,不用排隊,價錢還便宜,你說那些一直在排隊的客戶會做什麼?”
就這個問題,兩個人聊了很多。
唐超的資訊貴在新奇,而吳林作為老航年人,今天都五十多了,加上在歐羅巴航天局工作了十多年,瞭解到的事不是唐超這個“前外行”能想象的。
兩人把想法和資訊一結合,都感覺受益匪淺。
最後合同簽完,兩人儼然成了忘年交,老哥老弟的稱呼也算定了下來。
唐超離開的時候吳林直接把他送到了車上,看著車輛離開的背影,他感覺國內私人航天領域要出個神人了。
過不了幾年,整個國際航天領域都會知道唐超的大名。
“領航者,領航者,看來他們一開始定的目標就很高啊,我們也不能落後,別到時候國內就走出去一個,那我們這些搞了一輩子航天的人,臉都沒地方擱。”
唐超對這次會面也很滿意,他還不知道自己讓一個年過半百的火箭工程師又燃了起來,不過知道了,他也會更開心。
想著自己的月球探測計劃推進這麼順利,他就很開心。
如果沒有什麼意外,這次月球大競賽的第一名,他拿定了。
結果,美瑞肯那邊就整么蛾子了。
回去之後,張沁正在跟他彙報箭載無線傳輸裝置的事。
這玩意在國內可是一個極其先進的專案。
無線傳輸在我們的生活中已經司空見慣,但對於火箭來說,這還是一個新鮮的事情。
極端的高低溫、箭體分離時強大的衝擊力,還有極其複雜的電磁環境等,都為火箭內部的測量系統實現“無纜化”帶來了極大的挑戰。
同時,火箭的設計也受困於這些百轉千回的電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