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濘的山谷中,正進行著一場奇怪的戰鬥。
這恐怕是紀靈這輩子打過的最憋屈的一仗了:對面的敵人都沒有穿盔甲,可受傷的反倒總是自己這邊計程車兵。
就在紀靈被趙雲詭異的槍術所震撼時,埋伏他的兵馬已經全都來到了他面前。訓練有素計程車兵,有些時候並不需要等將領的命令,從副將到伍長各司其職,紀靈的兵馬迅速做好了防禦準備。
剛才為了防禦弓箭所結成的盾陣散開了,步兵列成整齊的四方陣,而騎兵則在步兵後面等待。當趙雲的部隊接近時,紀靈這邊的步兵陣迅速變換了隊形,開啟了數個陣門,騎兵交替著從陣門之中衝出,向著對面的騎兵奔去。
對面那些身穿布衣的人在他們看來,和剝了殼的雞蛋沒有什麼區別。
只是,讓這些自傲的騎兵驚訝的是,趙雲的騎兵部隊竟然做了和他一樣的事——他們全都下馬了!
這時紀靈的騎兵們才明白為什麼剛才敵人衝來時,橫向的距離會留那麼大。原來,是為了留出下馬的空間,避免被後面的戰馬撞上。
而戰馬一旦缺少了騎兵的驅策,便不再保持隊形,胡亂地衝著紀靈的騎兵衝去。
這直接導致的後果就是,紀靈這邊騎兵的戰馬本能地避開前面跑來的敵軍戰馬,致使隊形瞬間散掉了。
趙雲的手下們在下馬後,反而列著整齊的隊伍向前奔跑。他們每個人的手中都持著兩杆短槍,長度只有標準長槍的一半,不知道的還以為是他們的兵器被折斷了。
這些人靠近紀靈的騎兵之後,便從兩邊繞過,只不過在過去的同時,兩杆短槍同時擲出。
紀靈的騎兵們還在努力地控制戰馬從敵人的戰馬群中掙脫出來,忽然聽到了耳旁的風聲。有計程車兵反應快些,急忙低下頭躲閃,而那些反應慢的,便被短槍扎中,有的人甚至被同時紮了兩三下。
趙雲部隊的先鋒在投槍之後便停下了,而後,他們突然調轉方向往中間跑,來到散亂的騎兵和戰馬群中。他們隨便跨上一匹無人的戰馬,順手從旁邊計程車兵身上拔下一杆短槍,便又與周圍沒有中槍的騎兵廝殺起來。
紀靈這邊,步兵方陣此時已經開始向前推進想去支援騎兵,卻被第二輪箭矢阻止了。趙雲手下的弓手們根本不用瞄準,由於步兵列成了方陣,他們只須估算大概位置,仰射即可。而且,他們都橫持著長弓,每次搭弓,都是是兩隻箭一同射出。這些弓手仍舊是分成兩排輪流射擊,雖然準度不佳,卻保證了箭矢的密集。
步兵們只好斜舉著盾牌,互相搭在一起,半蹲著前進。
好在趙雲這邊的弓手沒人箭囊中只有二十來只箭,最開始的壓制又消耗了一部分,再加上現在他們兩箭一發,所以這輪箭雨在極短的時間裡就結束了。
可是這已經足夠了,前面的兩萬騎兵,已經被趙雲的手下滅掉了大半。
陣前衝殺,紀靈的騎兵技術嫻熟,可這種無法動彈的情況下,機動性幾乎為零。趙雲的手下們根本不是騎在馬上和他們對打,而是將戰馬當作踏板,繼續跳躍著刺擊。
那種感覺就彷彿是下身陷在泥潭中,上身被無數只烏鴉啄食。
等紀靈的步兵趕到時,兩萬騎兵只剩了五千,而且還都是受了傷的,不過是因為武藝相對高些,才沒有被殺掉。
此時紀靈的步兵陣中,有八千多個士兵緩緩脫去了多餘的盔甲,只留下一些保護重要部位。他們左手盾右手刀,怒目衝著趙雲手下走來。
勉強活下來的騎兵帶著傷,紛紛策馬撤回步兵後面,而那脫甲的八千多步兵,漸漸逼了上來。
趙雲的手下都騎在馬上,靜靜地觀察著這些逼近的敵人,漸漸地,他們都從身旁同伴的眼中看到了一絲驚訝——這些是丹陽兵!
丹陽之民因其驍勇而且耐力毅力都遠超一般百姓,而被附近的諸侯大力招攬。袁術當然不會只讓陶謙自己擁有這麼厲害計程車兵,之前藉著幾次對陶謙的小打小鬧,便趁機召集了許多丹陽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