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先生請說便是。”於新武實在是有些按捺不住今晚孫晉說話猶如雲裡霧裡可句句都說到了點子上再加上他是到了浙江第一個給自己戴高帽子的人且聽聽也無妨看他到底想說些什麼。
“趕緊讓淳安跟建德的災民把田給賣了不管用什麼辦法!”孫晉站起身來兩眼緊盯著於新武道“儘快完事然後大人就想辦法走人調回京師或者其他省份去!浙江這邊再也別**心了。”
“孫先生這話是怎麼說的?”於新武立刻就站了起來“你是讓我同意巡撫衙門的議案讓災民八石一畝十石一畝把田給賣了?!”
“箭在弦上不得不!”孫晉緊接著就接到“不按這個議案今年改稻為桑就萬難實行。到時候朝廷要追問的第一個就是大人!就算內閣的陳大人是您恩師也沒有絲毫用處。”
“如果這樣朝廷也不會叫我來了”於新武的態度立刻就變的激昂起來“於某人之所以在朝廷提出以改兼振兩難自解的奏議就是為了上解國難下疏民困。多謝孫先生擔著干係把內情告訴了我但倘若因為我知道了內情就置萬千百姓於不顧則我於某人未免也把自己的前程看的太重了些!”
孫晉卻並不生氣反而笑了起來:“於大人說好聽一點您這是不解實情;說難聽一點您這是書生之氣。”
“哦?不知孫先生這個說法從何說起啊?”於新武的臉色開始難看了起來。
“大人只知道百姓賣了田明年就沒了生計”孫晉離他走得近了些“為什麼就不能去想想絲綢大戶買了這麼多的田一年要產這麼多的絲靠誰去種?靠誰去織?”
於新武一下子便愣在當地。
“就像現在許多無田的百姓一樣都是靠租大戶的田種過日子哪裡就餓死人了?同樣稻田都改成了桑田也得要人種還得要人來採更要人去養蠶繳絲最後還是得靠不少的人去織成絲綢——在這個過程中為了增加織機也得需要工人;新增加的織機還需要織工來**作。”孫晉似笑非笑地說道“大人想想今年的災民把自耕的田給賣了明年無非是受僱於大戶田主去種蠶養桑。人不死糧就不會斷。我大明朝也不會眼睜睜地看著子民百姓因為沒了自己的田就餓死。”
於新武漸漸地平靜下來低著頭想了想緩緩地開口道:“照孫先生這麼個說法明年那些買了田的絲綢大戶都會**今年沒了田的災民?”
“於大人您自己也不會種田”孫晉笑著道“不去**那些災民上百萬畝的桑田誰去種?”
“那也會像租種稻田那樣跟桑農四六分成麼?!”於新武逼問道。
這一問就把孫晉給問住了。答案是肯定的既然租種了大戶的田收成是定然會上交相當一部分給那些大戶們。
“到了那個時候沒有田的人就太多了都爭著去租大戶的田種田主倘若提高租賦三七二八甚至一九百姓們租是不租種是不種?”於新武繼續問道。
這下輪到孫晉沒話說了。的確如此沒田的人太多就算是一九分依然會有人去搶著租種可那個時候就一定會出現餓死人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