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肯定也後悔自己當初給孫權封王的決定,只是身為皇帝,拉不下臉來承認罷了。
意識到這一點的司馬懿,神色也不再顯得那般急迫,力勸曹丕的心思也淡了。
曹丕最後凝視著司馬懿的雙眼:“仲達,朕亦知屯田守成十數載,乃是最穩妥之策……但朕是這大魏第一個皇帝!”
“臣,必竭股肱之力,助陛下伐吳!”司馬懿恭敬的一禮到地,直接表態。
後面的話不必說,司馬懿也全都明白了。
不折騰確實是一種智慧,但曹丕做不到。
不管手續再全,在許多人看來他曹家仍舊是竊國之賊。
除非他是在平定全國之後,再逼劉協禪位,或許會好很多。
但如今事既然已經辦了,那隻能儘快用他這個皇帝的“績效”說話,證明他才是天命所歸之人。
文治武功,缺一不可。
這也是為什麼他一聽說孫權降了,明知不對勁卻仍舊願意給對方一個機會,甚至不惜封孫權大魏吳王,實在是因為誘惑太大了……
也因此發現自己被耍,便迫不及待要伐吳。
司馬懿已經從曹丕的一句話中,抿出了這位大魏新皇的心思,再勸無益,還不如想想怎麼把仗打贏。
曹丕見司馬懿如此知情識趣,不禁心懷大暢:“哈哈哈,好!知我者,司馬仲達也。走走,卿且隨朕詳談伐吳諸事。”
說罷,他親熱的與司馬懿把臂同行,邊走邊談笑連連,卻是好一副君臣魚水的情景……
……
三月,再一次送走了作為使節的邢貞,孫權已經敏銳的嗅到了戰爭的威脅。
這次對方前來,態度與先前大不相同,拒絕了他的一切賞賜,擺出一副一心為公的架勢。
邢貞態度強硬的催促孫權儘快遣子北上,切莫自誤。
言語間,大有下達最後通牒的意思。
“此次只怕再難拖延敷衍,以這邢貞的態度來看,或許曹丕會藉機伐吳。”孫權表情沉重嚴肅,但也還說不上慌亂,“諸位可有良策?”
經過這段時間的恢復,東吳的軍事實力已經基本恢復了。
雖然代價是百姓的生活質量大幅下降……但值此生死存亡之際,哪還顧得了這些。
至少他對治下的良民百姓還是有所收斂,真正遭到了血腥掠奪與壓榨的,還是其境內山越。
如今兵力恢復,糧草至少防守的話綽綽有餘,要說孫權如何害怕,那倒也不至於。
張昭見孫權視線掃到自己,張了張嘴剛想說話,但終究還是嚥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