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炮放平,軍事法庭。
這種原本用於守城和攻城的大傢伙,一旦拉上野戰戰場,威力確實非同凡響。
不僅山坡上的老於和徐晃看呆了,一旁的赤星軍預備隊戰士們也十分驚訝。
新一批的預備隊員很多都是本地良家子,一輩子沒出過巴蜀,甚至父輩也一輩子沒出去過。
很多人連普通的守城床弩都沒見過,就更別說這種能一次發矢十支的怪物了。
如今一見之下,直接傻眼。
床弩與雷公砲不同,雷公砲威力雖大,好歹你還有躲的機會。
這尼瑪弩矢比奔馬還快,已經列陣完畢計程車兵往哪躲去?
劉禪對於元戎弩的威力也十分滿意,雖然和想象中率先出爐的單兵版“諸葛連發弩”有所不同。
但這種弩炮車,其實在針對曹魏的具裝騎兵叢集時更具威力……尤其是第一次交戰的時候,如果用的時機好,絕對能起到決定性作用。
再加上訓練成型的陌刀弓弩兵,以及諸葛亮仍在不斷改進的針對騎兵的陣法。
劉禪甚至產生了一種“優勢在我”的膨脹感覺,以至於他不得不強迫自己冷靜下來。
這弩威力大是大,也有自己的缺陷。
這種弩炮之所以箭尾都有繩子,射出後再像釣魚一樣將箭矢收回來,主要還是為了節省成本。
光鐵矢部分就有八寸長的弩矢,乃是為了最大化其破甲效果,箭頭也需要精心打造。
像這種“非常規”的精巧兵器,普及到所有鐵匠的難度極大,而且為了其他更重要的兵器生產,也不需要那麼大的量。
所以只能儘量降低消耗,但這也進一步延長了一次裝填所需的時間。
元戎弩雖然用單次發射的數量,間接彌補了發射次數少的缺陷,但仍舊要看第一波的戰果如何。
“若是能在第一次北伐前,將單兵連發弩也造一些出來,那就完美了。”劉禪摸索著已經開始有鬍鬚長出的下巴道。
馬匹質量不行,數量也不夠,被迫拿步兵打騎兵,只能絞盡腦汁的彌補差距。
反觀曹丕那邊,邊地民眾多有騎馬經驗,騎軍將領經驗豐富,坐擁大部分馬場……只需要往上堆數量就行了。
“以弱搏強,就是辛苦啊……”自覺家底還是太薄的劉大太子嘆了口氣。
然而山坡上的兩人的想法,可是與他大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