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養士四百載,心向大漢的仁人志士,又何止張溫一個。
劉備點頭道:“好,朕遣人與你同去,初議聯合之事。此事若成,亦是利國利民的好事一件,朕另有賞賜。”
張溫躬身喜道:“謝陛下!”
蜀中群臣一陣無語,心說你到底是哪邊兒的?咋謝恩謝的比我們還熟練。
劉禪也近前微笑拱手道:“張中郎憂國憂民,對漢室忠貞不二,實乃漢臣楷模。
“孤前次對張中郎冷麵冷語相待,卻是誤會了,張中郎勿怪。”
“哎呀,豈敢豈敢。”受寵若驚的張溫立刻還禮,“太子一片赤誠之心,縱橫戰場之能,溫皆難及萬一。心中久久慕,只恨無緣早識,怎會怪罪?”
“哈哈哈,好!待兩家聯手,共破曹賊之日,孤定要與張中郎暢飲對談一番。”
張溫喜道:“一言為定!”
諸葛亮此時也笑著起身,對張溫多有稱讚,甚至以古之名臣類比,搞得本就對諸葛亮崇敬有好感的張溫立刻暈頭轉向。
繼大漢三位“魅魔”輪番轟炸之後,其他臣子也陸續起身,一時間溢美之詞不斷。
張溫自出仕以來哪經歷過這個?
本就已經幾乎被這邊的魅力與氛圍折服的張溫,此時徹底在一聲聲“靚仔”中迷失了自我……
……
等暈頭轉向,滿腦子都是“匡扶漢室,還於舊都,克復中原,再造河山”的張中郎走出堂外之後,堂中君臣卻為另一件事有些許煩惱。
該由誰來出使江東呢?
其實諸葛丞相自然是此行的最佳人選,其兄長諸葛瑾本就在東吳為官,赤壁之時也是他出使江東,可謂輕車熟路。
而且諸葛亮作為老劉的代表,那是讓人一百個放心。
可眼下北伐在即,諸葛亮訓練“飛軍”與其他南中夷兵正是關鍵時期。
他要是走了,那些悍勇好鬥,習慣又與漢人迥異的部隊交給誰,恐怕都要出亂子。
而且諸葛亮不只是練兵,老劉初登皇位,身邊也少不了丞相。
法正也差不多,諸葛丞相最近在軍事方面投入的精力更多,政務與其他方面都是法正在負責,他也動不了。
其實老劉心中還有個合適的人選——兒子阿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