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化出身沔南豪族世家,正兒八經的大族子弟。
常言窮文富武,不過他卻不以個人武勇見長,即使現在他還是關羽軍中的主簿。
平日裡典領軍中文書,類似於現在的軍中文職,關羽秘書這樣的工作。
當然,也並非什麼人都能當上關羽軍中主簿的。
龐大的軍隊,其中各類瑣事文書無數,都被廖化處理的井井有條。
依靠家中資源,其人知兵法、習戰策,亦知悉統軍之法,此前一直被放在關羽身邊,也算是觀摩鍛鍊的過程。
這是如今尚還年輕的廖化,第一次統兵實戰。
其軍雖眾,內部構成卻頗為複雜,除去荊州軍作主體外,尚有不少吳兵降卒與枝江加入的新兵。
劉禪和關羽給他的任務乃是阻截敵軍往西北岔路走的歸途,同時派人佔據高點觀察關羽那邊戰事,若不利則自此路奔襲敵軍後方。
劉禪這個大口袋本來是為陸遜織的,對戰事判斷和屯兵地點也是以陸遜軍隊的規模作為基準,如今打潘璋的五千人,自然出現了諸多不同。
倘若是先前駐守枝江但求無過的吳將陳剛,遇此情形必定死守西北岔路,不敢輕動。
而廖化則抓住了戰機,果斷出擊,揮軍掩殺潘璋敗兵。
人數差距太大了。
廖化以近萬之眾追殺潘璋兩千餘敗兵,要不是屯兵位置遠了點,口袋做得大了些,只怕此時已將潘璋敗軍團團圍住了。
不過即便如此,二度中伏的吳軍也是兵敗如山倒,接戰不久便從撤退變成了潰退。
糧草輜重盡皆拋棄,什麼後軍中軍也早已不分彼此,能跑多快跑多快,試圖翻山的都不少。
這次潘璋是真的慌了。
個人武勇在面對這麼大的敵我差距時,基本就是個屁。
當然,對此觀點,關張趙與近來風頭正勁的劉禪同志或許持反對意見。
但對潘璋來說,卻沒有獨騎衝殺近萬敵軍的勇氣。
他此刻已經基本放棄麾下部隊了,哪怕全軍覆沒之後會被主公責罰,只要自己不死,總有再立新功的機會!
“撤!沿此路退往麥城,快!”
腦海中的地圖浮現,潘璋想到了最新佔領的麥城。
雖然麥城中糧草很少,城防不固,但好歹是座城啊,而且還是此時離自己最近的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