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保護自己的臣下,都不會在正式場合讓君主難堪,沒有人喜歡顏面掃地。
如果當面質問曹丕,你說不納降孫權會讓其他想歸降你的人寒心……問題是和孫權同樣份量的人,全天下就剩下劉備了。
就算你不讓劉備心寒,他有可能會降你不?
這種話誰敢當面懟,曹丕肯定記恨他一輩子。
哪怕一代雄主曹操,也不可能做到他自己口中的“聞過則喜”,誰相信君主愛聽直諫,誰就是傻子。
司馬懿顯然不傻,相反他還很優秀,而優秀的臣子還有另外一個特點——都會想辦法彌補君主的原則性錯誤。
事後,司馬懿單獨來到殿後,請見曹丕。
作為最信任的幾個近臣之一,對司馬懿的請求曹丕自然沒有拒絕。
“陛下,縱然陛下以仁德寬厚之心納降孫權,卻難保孫權會像陛下一般德厚啊,還是應該多做提防才是。”
本來曹丕自己也有點後悔,剛才在朝堂上被大臣們氣到了,逆反心理嚴重,腦子一熱就給孫權封了吳王,加了九錫……
這會兒司馬懿兩句高情商的話一說,曹丕那點兒不痛快立刻煙消雲散,連忙就坡下驢:“仲達,當如何補救?”
“孫權獻降是否真心,陛下大可一試。命孫權遣長子孫登來魏國進學,且看他如何反應。倘若其真心歸附,必定欣然遣子而來,若不從……”司馬懿面色一厲,“陛下再發兵攻之,名正言順!”
曹丕聞言大喜:“好!仲達此計甚妙,朕這便令邢太常依計行事。”
魏帝曹丕這邊正在與大魏吳王孫權極限拉扯。
那邊漢中王劉備已經為獻帝劉協辦起了隆重的喪事……
劉備下令百官掛孝,遙望設祭,上尊諡曰:孝愍皇帝。
辦喪事的過程中,一生沒哭過幾次的老劉,數度失聲痛哭。
劉禪就在他旁邊,父子多年,他看得出劉備是真的悲從中來。
當然他跟劉協沒多少感情,就算劉協真死了,按理說也不至於傷心至此。
但他一生的理想便是興漢,如今突然大漢就沒了,而老劉年過半百尚屈居荊益,讓他怎不悲從中來。
一悲大漢四百餘年江山被奪,二悲自己已是暮年仍壯志未酬。
這些日子以來,成都都沉浸在悲傷的氛圍之中。
劉禪本不太擅長安慰人,和老劉的親子關係也是近兩年才有所改善,對此情況也是束手無策。
而諸葛亮見此,與法正等人一合計,總這麼下去也不是個辦法,得讓大王積極起來,需要刺激他一下。
孝愍皇帝新喪,得讓大王第一時間把復漢興劉的大旗打起來,將各地對曹丕逆行不滿的仁人志士招攬過來。
群臣議定,便選了幾位高官一同去了漢中王府。
劉禪正聽著無精打采的老劉有一句沒一句的說著陳年舊事,人一老,就很愛嘮叨往事,即便是從無到有,成就三足鼎立之勢的劉備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