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包鋼”,便是以優質刃鋼打造成V型做刃,然後槽中填入未經灌煉、柔韌性更好的熟鐵為身,而後錘鍊成兵器。
如此鍛造的兵刃,既保持了兵器的鋒利與硬度,同時也加強了其柔韌性,大大降低了戰鬥中損壞的機率。
而且由於內部加入了未經灌煉成鋼的熟鐵,還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成本,可謂一舉多得。
缺點是隻能單面開刃,以及一旦打磨過度,露出了內部的熟鐵就直接廢了。
但在其強大的優勢面前,這只是小問題。
逐漸熟悉並掌握新技術的蒲元,在此基礎上又加入了自北方習得的“覆土燒刃”之技。
也就是用調配的黏土刷在兵器上,然後空出刃的部分一起燒製,再進行淬火。
如此淬火之下,沒泥土的部分快速冷卻變得更加堅固,而覆蓋泥土的部分冷卻較慢,更加柔韌。
進一步強化了兵器的效能。
於是,第一把按照唐刀樣式改造的單手環首刀,試做完成,橫空出世。
“太子,請試刀。”當蒲元將此刀呈上來的時候,不止劉禪,任何人都能一眼看出其不凡之處。
刀一入手,劉禪就發現此刀比以往的單手刀更加輕便。
這對於慣用重兵器的他來說有些不適應,但普通士卒卻能因此大大延長在一場戰鬥中戰力巔峰的時間,提高持續作戰的能力。
嗡!
輕輕一揮,刀身劃過空氣,發出悅耳的翁鳴。
此次試刀的木樁,上面綁了半扇豬,外面覆蓋了一件做工精良的皮扎甲,以便更好的模擬實戰。
劉禪刻意收力,只用了平日五分的力量,與健卒的全力一擊相差不多,看上去輕鬆寫意。
刷——咚!
試作的單刀輕鬆破開皮甲,斬斷豬肉豬骨,最後砍在了木樁上,刀身已沒入其中。
“哦——!”圍著的工匠們,包括蒲元自己,都對這款試作刀抱有極大的期望,此時眼見成功,皆忍不住歡騰起來。
不過熟知其原本效能的劉禪,顯然還不滿足:“換玄鎧再試。”
蒲元與匠人們都有些懵,再怎麼說……以單刀砍玄鎧還是有些誇張了吧。
不過太子既然這麼說了,他們便也立刻照辦。
不久,覆蓋玄鎧,也就是鐵扎甲的半扇豬又被綁在了木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