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中何處可供萬人屯田?”
張翼:“……”
劉禪此時接過話茬,總結道:“汝留大軍防南人叛亂,大軍卻需南人供養,彼如何不反?一次鎮壓下去,下次是否需留更多?
“是故壓榨愈甚,叛亂愈頻,遺禍無窮。屆時我等前功盡棄,深陷泥沼,父王憑何北上中原?”
張翼冷汗都下來了,抱拳道:“太子與軍師所言極是。是末將考慮不周,自以為穩妥,此時方知乃是取禍之道。”
【張翼好感度+5】(90)
【張翼好感度90,治軍天賦+8×2,計略天賦+8×2】
諸葛亮笑道:“今既與夷民咒盟,卻又留大軍在此,豈非自廢前功,反叫夷民生疑,倒不如坦蕩而去。
“李恢、呂凱等人本是南中之人,馬謖在牂牁聲望頗高,當無大礙。”
劉禪想起馬謖和關興當時流民般的樣子,也是忍俊不禁,扶貧把自己都扶成流民了,那聲望能不高嗎?
“各地效仿存駬‘弘義軍’,紛紛組織青壯自願聽官府調遣,幫助維護秩序。只要我們確實是在保證南中人的利益,他們比誰都怕亂。”劉禪道。
張翼點頭:“翼受教了。”
至於那些頑固的死腦筋,仇漢急先鋒,那就沒辦法了,劉禪也只好學學曹老闆,當一把強拆辦主任。
說罷這件事,劉禪又拿起一件準備當作紀念的藤甲,頗為遺憾的對諸葛亮道:“只是可惜了這藤甲,終究無法大規模裝備。”
他本以為藤甲是個物美價廉、生產便捷、適合短時間內大量裝備的甲,只有特別怕火這一個缺點。
然而瞭解過後才發現錯得離譜,除了“物美”這一點之外,其他都和劉禪想的截然相反。
藤甲乃是選用南中本地林中合適的老藤,編制本身就很麻煩,還要經過水浸、暴曬、油浸、塗刷桐油等等一系列複雜的工序,歷時兩年方可製成。
縱然能改進工藝,但選材環節便已經限制了量產。
怕火雖然是怕火,但鐵甲由於其導熱速度也同樣怕火,遇見大火死的不一定就比藤甲兵慢。
“此物輕便省力,不怕水、不怕潮,如能大量裝備,我軍步卒防護與機動力定可再升一檔。”劉禪敲敲手中藤甲,不無遺憾道。
藤甲防護力在皮甲與玄鎧之間,而且很輕,綜合效能確實不錯。
諸葛亮道:“藤甲雖工藝複雜,製作藤牌卻簡單很多,以此代替木盾,亦是大有裨益。”
劉禪點點頭,也只好退而求其次了。
“關於武備改進之事,亮還有諸多想法,之後需與太子詳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