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自僰道兵進越雟郡之後,李嚴就幾乎成了問題寶寶。
主要是操作有點看不懂……
要說李嚴此人,那還真不是什麼菜鳥,東州派眾人自法正以下,地位超然還有一層外戚身份的吳懿暫且不談,其他人就屬李嚴能力出眾了。
甚至這造反叛亂的越雟夷王高定,都曾經是李嚴的手下敗將。
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也就是荊州之戰的前一年,這一年剿匪有功的人裡,除了劉禪,還有時任犍為太守的李嚴。
而且動靜比劉禪更大。
彼時一群悍匪在郪縣起兵,招募數萬流民匪類,到達資中縣。
劉備尚領大軍在漢中征戰,李嚴親率本郡士兵五千人前往討伐,大破賊軍,誅殺賊首。其餘人都四散逃命,歸鄉為民。
不久後,越巂夷王高定認為有機可乘,趁火打劫,率軍圍攻新道縣,李嚴前往解圍,高定兵敗逃走。
老劉得知後加封李嚴為輔漢將軍,仍領犍為太守。
當然,上次那高定只是打算趁亂洗劫一番,沒想到遇到了李嚴這塊硬骨頭,當時也不像此次南中叛亂般聲勢浩大。
即便如此,曾破數倍於己之敵,擊退越雟夷王的李嚴,也絕不是個草包。
此次出兵越雟郡,面對老對手,李嚴可謂是志在必得。
在他想來,此番提前陳兵於南,只要迅速發起攻擊,定可打那高定一個措手不及。
若要速定越雟郡,當快速進擊,直插郡治邛都,趁敵不備,一擊拿下!
只要高定一死,定可震懾此地蠻夷,縱仍有小股負隅頑抗的越雟夷部族叛軍,也成不了氣候。
這樣無疑是最節省糧草,平亂最快的方法。
然而他將這想法與諸葛亮一說,那位諸葛軍師只是掛著那副對誰都顯得十分親切的淡定笑容,讚道:“李將軍此法當可速勝,確是難得啊,呵呵。”
李嚴一開始十分高興,然而諸葛亮率兵進入越雟之後,行軍速度卻立刻慢了下來。
每天坐著馬車,彷彿遊山玩水一般,拉著李嚴談論此地的風土人情、漢夷習俗、物產風貌之類……
“不想南中多山蠻荒,卻也有此適宜耕種之地。”諸葛亮羽扇遙指,談笑自若,“李將軍且看,這片地勢平坦,若得開墾,又可養活多少人?”
“是啊……呵呵……”在旁策馬緩行的李嚴皮笑肉不笑道。
您是擱這考察農桑來了?!
咱不是要來平南中的嗎?
諸葛軍師該不是一直在巴蜀致力於農桑發展,習慣成自然了吧……
“呃……諸葛軍師,我大軍行動如此遲緩,一來多耗糧草,二來若被高定發現,只恐失了先機啊。”李嚴繃了半天,終於繃不住了。
諸葛亮卻不改輕鬆之態,笑著勸道:“李將軍莫急,這速度已經不慢了。咦?此地氣候也適合種桑,若是不適開墾之地,亦可鼓勵百姓種桑養蠶啊,李將軍以為如何?”
李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