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郡土地沃美,宜種五穀、養蠶桑;越嶲郡平原較多,廣佈稻田。”說完之後趙管事也感慨道,“世人常道南中蠻荒之地多瘴氣毒物,貧瘠不堪。
“然其地毒瘴蛇蟲雖有,但要說貧瘠,卻不似想象中那般。屬下都懷疑這些流言是為了讓咱們別打他們主意,而故意流傳出來的了。”
劉禪笑道:“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嘛。如此甚好,孤還以為拿下南中之後要支援糧食,以保證金銀戰馬等物資供應。如今看來,其地糧食不僅能夠自給自足,稍加開發亦可交糧納稅。”
隨後劉禪又滿意的檢視此次商隊帶回的路線地形圖,準備與上次的圖拼在一起,回頭一併交與老劉修正現有的南中地圖。
趙管事又道:“太子命我等尋找地生‘棉花’,始終無有進展,此次終於發現此絨桃掛樹,頗似太子所說的棉花,請太子過目。”
劉禪眼看著趙管事從袖子中掏出了一朵白色毛絨絨的物什,急忙接過一看,這可不就是棉花麼?
此前趙管事自南中帶回來的那塊五色斑布,劉禪就懷疑是用棉花做的。
然而提及棉花卻無人知曉,向趙管事描述命商隊尋找,也依然無果,他原本都不抱希望了,沒想到還是找到了。
“正是此物!”
趙管事沒想到太子要的真是這個,疑惑道:“可此物結於樹上,當地人稱其為古貝木,並非太子所說長在地裡的低矮棉花……”
“……呃,許是孤記錯了吧。”
雖然劉禪農事天賦也日漸升高,但不知道的東西也不會無中生有。
他前世只見過低矮的棉花田地,卻不知此種棉花並非華夏原產,乃是舶來品,此時尚無。
但華夏也並非沒有棉花,而是生在南方,名喚古貝木。
“如此一來,又為我軍北伐,萬民生計添一大助力!”
南中如能在此樹生長之地大量栽種,北伐軍士兵遇到苦寒氣候便能保障戰力了。
等種植量夠了再普及到民間,冬天凍死的人也能少一些。
畢竟劉禪再有錢,也不可能給北伐士兵人手發一件“貂兒”啊。
冬天他可以穿錦衣、裹皮裘、套大氅、住暖房,但大量的百姓,尤其是經濟不發達地區的百姓卻做不到。
成都的生活水平可無法代表全境,劉禪對此還是有清醒認識的。
比如東三郡的百姓,以前的生活水平就沒比山賊強多少。
但在南中大量栽種棉花,便能解決冬季保暖問題!
還能降低嬰幼兒在冬天的夭亡率,提高人口增速,可謂一舉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