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劉這邊調兵遣將,準備速平南中叛亂,而雍闓那邊佔據了益州郡後也沒閒著。
他寫了封信送往交州,意欲歸附江東吳老二。
這是很早就計劃好的事情,南中叛亂三郡先後陷落之後現已連成一片。
歸附吳老二之後,他們的地盤也並不是東吳飛地,而是切切實實透過東南方向接壤的交州連在了一起。
與其說是雍闓在叛亂之初便為自己想好了退路,不如說,這是吳老二孫權謀劃許久的連環陰謀的下一步。
這是奪取荊州的計劃失敗了,如果成功,那此時荊州、交州、南中三地就已經全部連通。
到那時西取益州,絕不再僅僅只是幻想。
打得下來打不下來先不說,至少打的條件是有了。
倘若再能取得襄陽,那麼與曹魏分南北而治,完成周瑜二分天下之計,也並非不可能。
只是孫權沒想到,這個規劃已久的連環陰謀,合肥打不下來的備選方案,從背刺關羽襲取荊州開始,就失敗了……
而如今東吳退出了桂陽,當初換防的諸葛亮派人全面接手之後,桂陽已被關羽牢牢掌握在手中,馬良暫任桂陽太守,張南、馮習領兵駐防。
吳老二孫權給的戰爭賠款,被諸葛亮充分利用了起來,迅速安排恢復荊州各地的農業生產與經濟活動。
而在換防之後,關羽在政務方面仍舊按諸葛亮留下的方針發展。
如今春耕,各地皆是一片繁忙的景象,少有荒田。
與此同時,成熟的曲轅犁與工匠,也沿長江順流直下,發到了荊州這邊。
同時告知關羽打造此物需嚴格保密,每一個工匠的行蹤、接觸人員必需盡在掌握。
在大搞生產的同時,關羽操練軍隊亦不懈怠,尤其加強了駐防桂陽的力量。
在馬良入主桂陽後歷經幾輪官員撤換,潛伏人員清洗,重要崗位都換上了信得過的自己人。
雖不敢說百分之百沒有細作,但對桂陽的掌控也達到了令人滿意的程度。
桂陽成了關羽的重點照顧物件,馬良也逐漸將桂陽往潑水不進的方向經營,這卻讓吳老二與交州的往來通訊麻煩了不少。
原本經交州走水路北上桂陽,而後經湘水入長江,順流而下便可抵達建鄴。
普通訊件倒無妨,孫劉聯盟雖已經破裂,但自公安協定之後,孫劉兩家仍保持著民間與通商的往來。
可若是機密信件,卻不敢再走桂陽了。
要麼從交州繼續往東,最後經水路進入廬西郡,轉道陸路走一段之後,再經贛水匯入長江,要比之前慢上不少。
亦或自交州直接登船入海,直接走近海海路亦可直抵建鄴,但這樣也要繞一大圈不說,以此時東吳的航海技術風險還是有點高。
最終步騭選擇了更穩妥的第一條路線給孫權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