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南北皆是山,根本無路可走。
但徐晃眼中的路,是可走糧車、可供馬走的好路。
然而在一眾山賊、山民部落出身的李二等人眼中,只要不是陡峭絕壁,就都是路……
東、南兩個方向包繞上庸的堵水,李二等人就在劉禪發起行動的同時向南渡河,選了一處緩坡進山,迂迴向東。
進了山的他們不說和回家一樣,但也相差不多,又有熟識本地環境的部落軍做嚮導,便更加如魚得水。
這些部落軍,別看他們之前跟著馬超學習進退、戰陣時頗費工夫,卻對李二講的打法一聽就會、一教就懂。
這不就是進山遊獵嗎?這活兒咱熟啊!
不再大隊行軍的部落軍反而更加自在,每日拿膽敢離營的曹軍當野鹿、虎豹去獵。
這些部落山民對付嗅覺異常靈敏的虎豹等動物尚且得心應手,善於掩蓋自身行蹤與氣味兒,就更別說不熟悉山地作戰的曹兵了。
一開始是派出的斥候、探子遭了央,再之後是出營巡視的小隊曹兵。
到最後曹軍提高了警惕,可你總是要取水、如廁的吧?
部落軍尚且講點兒武德,主要是他們夜晚視力同樣很差。
而營養遠超同時期平均水平,甚至他們的太子喪心病狂到會注意維生素均衡的赤星軍,則專挑夜幕降臨和清晨前最後的昏暗時刻動手。
其偷襲時間之詭異、角度之刁鑽令人髮指,以至於後來給曹軍取水成了全軍風險最高的活動。
就連如廁都要先借甲,再帶上盾牌才能去……
但進山的蜀軍歡樂襲擾的同時,面臨最大的問題便是食物。
由於登岸路線,以及這種襲擾作戰的模式,他們沒辦法攜帶大量糧草過來。
每個人只隨身裝了可供七日最低限度吃用的乾糧。
因此除了輪流偷襲曹軍之外,其他人則要花不少時間解決食物問題。
好在隨著戰爭進行,天氣漸漸轉暖,這些慣於山中生活的蜀軍自有野味、山珍,甚至蛇鼠可作食物補充,大大延長了他們的可戰時間。
儘管依舊不可能與曹軍長期糾纏,但似乎曹軍先一步要動了。
偵察到曹軍動向的山中漢軍,透過部落民常用的樹葉口哨、模仿鳥鳴等手段,重新聯絡匯合。
打出了自信的三人再次聚在一起,商議著打算給正要撤離的曹軍,再送上一點來自巴蜀地區的小小山民震撼……
只是他們沒想到,這震撼或許比他們預想的更大一點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