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轅犁的誕生對農業生產效率的提高自然是有重要作用,但更重要的還是人。
由曲轅犁帶來的耕作效率改變,將使深耕細作成為可能。
還有輪作這種先進技術,一年內用諸如“苕子”等作物填補耕種的空窗期,可以更快的恢復土地肥力等等。
時間緊迫,按部就班的等著人民自行發展出這些技術需要太久。
劉禪要想盡快提高生產效率,這些先進技術就需要以官府為主體,利用各地大族的影響力才能快速推廣出去。
這也是為什麼短期內不能完全與之對立的原因之一。
當然也不能任由其勢力做大。
幹掉不聽話、想投敵造反的,敲打不積極的,拉攏尚在遲疑的,提拔心向自己的樹立榜樣標杆——比如犍為郡張家。
面對實力強大的對手,分而擊之永遠是個好辦法。
軍事如此,非軍事手段也同樣如此。
這些事情,隨著推廣曲轅犁、新技術,諸葛叔遇到問題自然都會去解決。
為臥龍在這方面的能力與智慧擔憂,然後親自去做這些事……那純粹是抱著金磚討飯的行為。
還有興修水利、改善灌溉等等配套工程,這些歷史上丞相都已做的極好。
自己只需要在合適的時間點,給他提供一些“碰巧偶有所得”的想法就好。
將曲轅犁與幾個新型農業技術交給諸葛叔,劉禪便未再過多幹涉。
糧食畝產提高了、人口數量上來了,才有能力發展下一階段的事情。
而眼下,這個難得的發育期除去內部推廣先進的農具和技術,力爭提高耕種效率與糧食畝產外。
第二個目標就是進一步提高部隊的戰鬥力,同時將內部的隱患排除。
王猛與沈忠早在正月初二便已率領各自的人手,分南北奔赴屬於他們的戰場。
那個不見戰鼓與喊殺,卻同樣兇險萬分,充滿鮮血與詭詐的戰場。
他們二人都帶上了劉禪給的大量活動經費,當時那金光燦燦差點晃到他們的眼睛。
然而面對鉅額財富,二人心中先出現的卻不是竊喜,以及如何做點手腳據為己有的想法。
而是不安,生怕辜負劉禪信任、讓這筆鉅款打了水漂卻沒辦成事兒的不安……
加入的新兵們已經完成了為期一月的“適應性訓練”,江東山越們在這種特殊的資訊繭房中,被同袍甚至鄰居每日不間斷洗腦……呃,不間斷釋放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