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成都,喜好名馬華服的老劉自然也成了引領時尚潮流的先鋒……
趙管事也親自帶人去領了劃給劉禪的每季蜀錦。
量比老劉預計的大點兒,但已被劉禪拉到90以上好感的老劉並未在意這種小事。
赤星軍發的糧餉雖已走了公賬,劉禪也並未停下自己聚斂財富的腳步。
諜報活動也是個燒錢的活兒,想收買線人、行賄,總不能拿幾百銅錢打發人家。
當然,這錢每一筆看似花的都很多,還什麼實質的東西都買不回來。
可實際上因此少死的人,打贏的仗,卻是十倍百倍也換不回的價值。
在劉禪看來這才是真正的花小錢辦大事兒。
劉關張兄弟三人久違的一起過了個元日,隨後便再次分別。
關羽、關平父子回荊州要將諸葛亮與趙雲換回來,此次除關銀屏外,卻將關興也留了下來。
說是打算讓他與劉禪多多相處,順便能一起接受諸葛軍師的教導。
對此劉禪自然不會反對,能多個人幫忙,他高興還來不及。何況還是二叔之子,天然和自己好感就高,不用顧慮忠誠問題。
張三爺則依舊要返回閬中,在參觀過棚戶區之後,元日過完,他還單獨去過幾次劉禪的郊外軍營。
再次看過赤星軍的日常操練、軍容士氣,最關鍵的是對劉禪的極高忠誠度之後,三爺仍舊繃著臉一言未發。
只是臨行前嘆了口氣,特意對劉禪說了一句:“阿斗,你說得對。”
能從三叔口中聽到這句話,劉禪原本對他的擔憂也是去了大半。
冬去春來,忙於江陵重建和恢復荊州戰後經濟民生的諸葛亮被換回了成都。
“孔明!你終於回來了,想煞吾也!”
說這話的不是老劉,當然更不可能是一直對諸葛亮以叔相稱、師禮待之的劉禪。
卻是尚書令法正……
迎接孔明的眾人都很高興,但此次法正格外激動。
諸葛亮要是再晚些回來,只會有兩個結果。
要麼法正薅光自己的頭髮,要麼薅光劉巴的頭髮……
無他,這姓劉的爺倆實在是太能造、太能折騰了。
光擴編赤星軍的花費、裝備配給,就憑空給他添了好多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