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自荊州之敗後率殘兵回了江東,但聽說那曹操並未趁其虛弱南侵……”
柴榮雖然耳目眾多,但畢竟都是鄉民縣民,訊息雖靈通,但許多官場中事瞭解的並不太清楚。
孫權在割地賠款,簽訂了恥辱的《公安休戰協定》後,依約率軍退出公安,率殘兵帶著僅剩的朱然、諸葛瑾等人乘船順流而下返回了江東。
在交還桂陽一事上,他已傳令桂陽太守李肅,一旦荊州派人前來,便依協議交割,切莫挑起戰事。
這位李肅只是與董卓當年帳下那位同名而已,並非那位早已被呂布斬首多年的虎賁中郎將。
孫權如此老實的交割桂陽,當然不是因為被劉禪的一記“人品大回復術(物理)”打成了誠信守約的道德楷模。
而是桂陽無天險可守,諸葛亮趙雲等人若取道零陵發兵攻取,他此時手下的敗兵也守不住而已。
狼狽的逃回江東,孫權的膝蓋雖然沒有感染惡化導致一命嗚呼,卻也因傷口反覆開裂,未能恢復如初。
孫將軍,不幸成了瘸子……
此時為官極重儀表,成了瘸子的孫權心中對劉禪等人愈發惱恨,掀了多少桌子、打翻幾許器物且不談。
眼下江東反而到了“危急存亡的時刻”,卻不可沒有應對。
孫權早已知道曹魏伐吳的事情是中了計,卻怎麼都想不到蜀軍是如何將一支千人的隊伍神不知鬼不覺派進了江東腹地的……
於是與曹操解除誤會的孫權採納了張昭的意見,降曹……倒不至於,但也立即給曹操送去了一封加急書信。
孫將軍要向曹操再度丟擲那個一舉兩得的提議,無論成與不成,相信魏王應該不至於發兵攻打自己了吧。
“呵呵呵……”雖然近來身體每況愈下,看到了孫權書信的曹操仍然忍不住笑出了聲,“諸君且看。”
他將書信交予侍者,隨後遍傳臣子一同閱覽。
信中孫權言辭悲切,說自己為了替大王分憂解圍,不惜揮大軍西進。
而今襄樊之圍已解,他孫權卻損兵折將,還丟了桂陽……此非忠臣乎?
不過他孫權丟兵、丟將、丟錢糧、丟地盤都是小事,能成功幫魏王解圍,就已經心滿意足了。
而後又大誇曹操文治武功,言漢室氣數已盡,天命已在魏王,正當取而代之云云……
司馬懿看過信後道:“魏王,孫權此言雖是為己謀劃,擔心我等趁勢再伐江東,但所言亦有幾分道理啊。如今漢室國運將盡,魏王雄踞九州,何不從其言而代漢?此實乃順天應人之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