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要讓他過江……他可沒那個膽子。
於是談判地點被神奇的設在了公安以北,靠近江陵方向的最後一座烽火臺附近。
收到邀請的劉禪關羽去自然是要去的,問題是還帶誰去。
一開始劉禪想的是與關羽倆人去就可以了,冬日江畔視線良好,有沒有伏兵不用下船就能知道,根本沒什麼可怕的。
就算孫權失心瘋真要不死不休,他也沒有設伏的環境條件。
不過受到了張飛與趙雲的強烈反對。
“二叔去得,為何三叔便去不得?某也要去。”
趙雲在這件事上難得與張三爺站在了同一立場:“主公命臣保護太子,今臣豈可獨留江北?”
諸葛亮此時笑著擺手道:“無妨,那就我等五人同去便是,但三將軍切不可辱罵那孫權。”
劉禪傻眼了,不是,咋諸葛叔你也要去?
你這細胳膊細腿的,萬一有個閃失,以後我上哪再找個六邊形丞相去啊?
不過仔細一想,與江東談判如此重大的事情,自己尚還年輕,確實需要有個老劉的代表在場,諸葛亮自然便是這個角色,也就沒再反對。
約定之日午時,一行五人乘小舟渡江而來,一路談笑風生。
而待到停船登岸之時,劉禪則立刻變得莊重起來,行走間自有一股氣度,全然不似平日裡與親近之人相處時那般隨意。
孫權在侍者的攙扶下站在江邊臨時搭設的木臺前,就見幾人中那少年身著玄色錦袍深衣,腰佩金絲玉具劍,不疾不徐向他走來,透著英武與莊嚴。
即使是粉碎了自己襲取荊州計劃的罪魁禍首之一,恨得牙癢癢的孫權此時也忍不住在心中暗讚一聲,劉備卻是生了個好兒子。
劉禪這身行頭,還是諸葛亮特意命人自蜀中帶來的。
經歷了最初的驚慌之後,要說誰對身在荊州的劉禪最有信心,那無疑就是他諸葛孔明瞭。
不過即便是他也沒想到,竟然這麼快就用上了。
劉禪這是第一次親眼見到這位傳說中的碧眼兒,與想象中的高鼻深目,類似異族的長相不同,拋開毛髮和眼睛的顏色,他其實長得還是很“華夏”的。
並不像個串兒。
“阿……啊,公嗣真是一表人才啊,我與乃父一別多年,想不到伱都這麼大了,哈哈。”孫權一張熱情的臉上,寫滿了親切。
然而,話裡話外卻都在將劉禪當作小輩兒對待,看上去只是在試圖打破兩軍對壘的尷尬,拉近彼此的關係,實則完全沒有將彼此放在對等的位置上。
倘若沒察覺這個坑,順著他的話接下,便會在接下來的談判中處處受制。
擱這想充大輩兒是吧?
劉禪眯起了眼睛,而且剛才看意思,你一開始還打算直呼阿斗?
幸虧孫權及時改口,不然今天是不可能再談下去了。
劉禪聞言停住了前進的腳步,負手而立,昂首道:“孤乃漢中王太子,汝既身為我劉氏臣子,見孤為何不行禮?莫非爾等江東人士皆不知禮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