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之上,此時接管戰船的皆是關羽麾下的荊州兵,這些人同樣精通水戰,加之吳軍低迷計程車氣,短暫的交鋒中吳軍居然在最擅長的水戰上也沒能佔到便宜。
此後似乎是朱然有令,吳軍戰船陸續撤離,停駐公安與蜀軍南北對峙。
劉禪等人也未下令繼續追擊。
【諸葛亮好感度+2】(90)
【諸葛亮好感度90,治軍+10×2、政略+10×2、計略+10×2、農事+10×2……(此處省略若干字)】
【農事天賦上升至天賦上佳】
【巧匠天賦上升至天賦上佳】
劉禪看著突然上升的好感度有點懵,發生甚麼事了?
諸葛亮拱手笑道:“太子進退有度,已深得戰之一字的要義,亮心甚慰。”
略加思考,劉禪大概明白這好感度為什麼會漲了。
原因應該就是自己接連大勝之下,此時卻沒有下令繼續追擊。
不止決定什麼時候打仗、打誰、怎麼打、輸贏怎麼應對是學問。
就連打到什麼時候停下來,也是門學問,甚至重要程度絲毫不亞於前幾項。
窮寇莫追、宜將剩勇追窮寇,這兩句皆出自偉大軍事家,那誰對?
都對,因時、因地、因敵不同則變而已。
有人會打仗、善用兵、自身又有萬夫不當之勇,卻唯獨不會停。
該對敵人趕盡殺絕時停了,該停時一頓窮追猛打。
最典型的便是霸王項羽,一直打勝仗一直贏,秦始皇躺闆闆——都贏不動了,最後卻丟了天下。
大軍開赴江陵之時,諸葛亮已命人分兵去取麥城、荊城等小城,守軍皆望風而降。
如今荊州只差公安尚在孫權之手,只差這最後一步便能將其徹底趕出荊州,劉禪卻不急了。
當然不急,如今急的可不應該是他。
有益州軍帶來的、繳獲陸遜的大量糧草,長江西線水道暢通,劉禪只需安心在江陵休整大軍,等那個急的人主動來找他就行了。
尚未得到前線戰報的孫權,此時也沒顯得有多急。
他雖覺得開局不利,卻仍對荊州之戰抱有很大信心。
陸遜是呂蒙推薦的人才,又是底蘊深厚的陸家這一代的佼佼者,手握三萬大軍在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