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只怕二叔開戰之前,也不曾想過會多出如此人數的俘虜吧?這三萬俘虜倘若天天捱餓引發不滿,在江陵城內伺機而動……只怕於戰事不利。”
說到這裡,一旁的諸葛亮與法正也是暗暗點頭。
【法正好感度+5】
【法正好感度20,計略(奇)天賦+15×2,政略天賦+10×2】
【計略天賦上升至:天賦異稟(正七奇三)】
【當前好感度:23】
劉禪看著好感度提示,暗自感嘆與諸葛亮相處久了,他對自己的評價越來越高的同時,好感度反而越來越難刷了。
這些話如今在他看來,自己能說出來很正常,已經漲不了好感度了。
反倒是法正還不瞭解自己,漲得蹭蹭的。
劉備其實也覺得劉禪說的似乎不無道理,但仍舊猶豫:“只是我若貿然如此行事,只怕你二叔誤會於我……”
劉禪搖頭笑道:“于禁帶著麾下所有士卒降了,固然讓二叔的荊州軍避免了不少傷亡,未來或許也能壯大戰力,眼下卻也給他出了個大大的難題。
“自古殺降不祥,既已接受投降,斷沒有再殺的道理。但糧草問題,二叔此時恐怕只是在硬撐罷了。
“倘若父王此時命二叔遣送降卒來益州,他只會慶幸,又怎會誤會?”
劉備:“……”
他確實被劉禪的一番話說動了,只是仍然習慣性的去看法正與諸葛亮的方向。
劉備在理智的時候,還是非常樂於聽取他人意見的,尤其是這二位。
法正與諸葛亮對視一眼,這次是法正先開的口:“大王。正以為,太子目光長遠,所言有理。
“如今益州安定,卻正需補充兵員,得此三萬北方精銳,於北伐大計有益。又可減輕關將軍糧草壓力,利於江陵後方安定,此乃兩全其美的好事。”
劉備點點頭,又看向諸葛亮。
諸葛亮拱手道:“亮也是此意。不過主公書信時,可將此事最終交由雲長定奪。若他願遣發降卒自然是好,若他不願,那定然是另有安排,我等也不必強行干涉。”
【家族和睦觸發】
【劉備好感度+3】
【當前好感度:67】
見自己倚重的兩位重臣也是一樣的看法,老劉終於將這件事定了下來,同時心中也為劉禪的成長感到欣慰。
自從回到成都,他就發現劉禪的表現與六年前相比就像換了個人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