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禪拱手回禮,高聲道:“岸邊風大,諸葛叔回去吧!務必保重身體,不可過勞!”
趙管事見劉禪登船,便吩咐出發。
“嗚——”
低沉的號角聲響起,各船棹夫紛紛拔錨搖櫓。
陽光下波光粼粼,大小船隻依次自碼頭駛出,旌旗招展,連綿不斷,宛若一條蛟龍正沿江游出,欲東歸大海……
……
所謂“一船之載當中國數十兩(通輛)車”,在這個年代水路運輸要比陸路更加快速便捷,也更節省人力畜力。
此去荊州東吳,劉禪自然也是選擇走水路。
船隊此去先是向南,經一日到達南安縣稍作補給,隨後便準備沿長江一路向東。
到達南安縣的時候,眾人都頗多感慨。
“上次來的時候,屬下見少將軍未帶足糧草,還真怕被做成人肉乾糧來著。”胡立笑道。
這次他乘船的氣色要比上回好得多,雖然還是感覺有點暈暈乎乎,但至少沒再吐了。
眾人聞言大笑,紛紛打趣。
“公嗣若要將你們做成乾糧,直接在峨眉山就開席了,還帶你們出山作甚。”
“那我應該命李二派人就地採些山珍,放進鍋裡一起煮了。”
“務必把胡大屯長的腿留給我。”
“去去去,你們當初被少將軍擒住的時候,興許還不如我呢!”
乘船路上屬於休息時間,劉禪和他們坐在一處,看著沿江景色說笑。
瞧瞧日頭,劉禪忽然道:“好了,屯長以上,又到了習文認字的時候了。胡立,這次你也參加。”
“……啊?”正嬉皮笑臉的胡立,當時就愣住了,手指指自己,“可屬下之前的東西都還未曾學全……”
“這三字經,你從中間學也不礙事。前面的自有他人給你補習。”
不止胡立,包括軍侯李二在內的一眾將官,也立刻苦了臉。
劉禪幾乎每日都要親自抽時間教他們習文認字,過後他們再去教隊長、什長,什長再去教普通士兵。
哪怕是行軍、行船途中也不例外。
船上雖沒有沙土可供寫字,劉禪卻早就準備好了木牘。
此時見眾人臉色,感覺總這麼強迫他們也不是辦法。
深受諸葛亮影響的劉禪,決定啟發一下他們的學習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