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清王朝的覆滅> 第一百八十三回 迫形勢兩派大聯合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八十三回 迫形勢兩派大聯合 (1 / 3)

1911年9月14日,共進會和文學社在武昌雄楚樓10號劉公住宅舉行了第三次會議。

參加會議的各個代表,按照秘密集會的嚴格要求,一個一個悄悄進入了劉公家裡。公韌和一些保衛人員,嚴密地注視著外面的動靜,瞭望哨也放出去了很遠。好在劉公家是武昌鉅富,來的又都是軍人,所以沒有引起清軍密探的太大注意。

這次會議除了文學社的蔣翊武因為在湖南嶽州駐防未到以外,兩個組織的主要領導人幾乎全都參加了。會議由劉公主持,他穿著西服,除去了髮辮,留著大被頭,一副白面書生的樣子。

劉公慢條斯理地說:“各位同志們,共進會、文學社的朋友們,今年8月份,由於四川保路風潮的進一步擴大,我們一部分湖北新軍即將調入四川,如果他們一旦調走的話,就分散了我們革命黨在新軍中的力量。在這種形勢下,我們湖北革命黨人必須加緊起義前的各種準備工作,一旦時機成熟,立即起義。要想起義,我們還有許多迫切的工作要做,如共進會、文學社還沒有進一步聯合,指揮機構還沒有進一步確立,起義計劃還需要制定,還需要爭取全國革命黨的支援,等等,等等。今天把各位請了來,就是商量這些事情的。好了,我就不多說了,現在就請孫武同志代表共進會發言。”

大家要鼓掌,劉公看了看外面,趕緊擺了擺手制止。文學社的蔡大輔鋪好了紙筆,準備做紀錄。

孫武站了起來,他的兩眼炯炯有神,如閃電一樣,迅速地掃視了大家一圈,然後興致勃勃地說:“各位革命同志們,共進會、文學社的朋友們,現在革命熱情持續高漲,湖北立憲派原來是死皮賴臉地哀求著清政府實行立憲,經過一次次的請願活動,一次次的失敗,他們對清政府已經徹底喪失了信心,最後確立了‘推倒政府’的目標。這實際上和我們的革命目標已經一致了,他們從中間派變成了我們的朋友,壯大了我們的隊伍。湖北也和四川一樣,爆發了鐵路風潮運動,使湖北廣大人民對清政府的賣國行徑更加痛恨,這種仇恨對我們的起義是一種巨大的動力,也可以說是我們的一種重要輔助力量。苛捐雜稅,天災**,已經將老百姓逼到了無法生存的境地。為了生存,湖北各地的饑民,抗糧、搶米,聚眾求賑濟的事件層出不窮。這段時期,各地會黨起義也有較大動作,去年12月7日,溫朝鐘擊敗清軍,進入黔江縣城,使川、湘、黔、鄂四省為之震動。我想,我們湖北四通八達,既是一條生路,也是一條死路,如果我們指揮得當,就能迅速得到全國的支援和向全國發展,如果計劃不當,也可能招來全國清軍的圍攻。我們必須計策周全,不能輕率盲動。目前準備工作已大致完成,尤其是劉公同志,慷慨捐輸重金,還有鄧玉麟、公韌同志想方設法籌措資金。今天這個會,是在革命的緊急關頭召開的,希望大家好好地討論一下聯合的諸多事項,我們只有進一步聯合,才能同仇敵愾,才能把分散的各種力量擰成一股繩,才能最有力地打擊清政府。”

大家紛紛點頭稱是,個個臉上露出喜悅的表情,但是大家最關心的就是聯合的實質問題,孫武對實質問題還沒有表態。孫武講了一陣大好的形勢,終於觸及到了實際問題,他說:“今天,共進會的劉會長也在,文學社的代表都在,就由他們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吧?”

他又把皮球推給了劉公和文學社的代表。

劉復基站起來,乾脆利落地說道:“革命的同志們,過去我們文學社和共進會是消極合作,爭名啊,爭利啊,爭人員啊,現在已經到了起義的緊要關頭,應該積極合作了。我建議,什麼文學社啊,共進會啊,暫時擱置一邊,我們一律以革命黨人的身份,與清王朝拼個你死我活。”

劉復基的建議,同志們忍不住輕輕地拍起了熱烈的掌聲,表示最大的支援。劉公趕緊對大家搖手,又指了指外面。

大家不鼓掌了,劉公站起來笑了笑,算是對大家表示感謝。劉公稍微清了清嗓子,眾人見共進會的會長要發言了,都在靜靜地注視著他,看他怎樣說。劉公語氣平穩地說:“我堅決支援劉復基的建議,不但原來團體名義要取消,就是原來個人的名義,也要作廢。像我吧,我被推為湖北大都督,劉英為副都督,我不知道劉英什麼意思,但是我現在宣佈,我的大都督名義,現在放棄。”

劉公說到這裡,不往下說了,然後看了大家一眼,像是在看著大家的反映。

眾人心裡驀然一驚,特別是共進會的代表,心裡的震動更大,不知道劉公這話裡到底是什麼意思。

劉公略微喘了一口氣,然後平靜地說:“我的目的就是一個,個人的名義服從於起義的大局,我們一切的利益都要服從於起義的大局。”

眾人忽然報以輕輕的掌聲,對劉公的這種高姿態,以掌聲來表示對他的欽佩之情。劉公又趕緊指了指外面,制止住了大家。

王憲章是文學社的副社長,這時也站起來表示:“我現在也宣佈,我,文學社的副社長現在放棄,目的呢,也就是要服從於起義的大局。”

眾人也對王憲章的表態紛紛投來讚美的目光。

孫武閉了閉眼睛,顯得很不高興。

大家對劉公和王憲章的發言興奮地議論了一會兒。楊玉如站起來說:“剛才劉會長和王會長已表現出了為了革命可以犧牲個人利益的意見,有了這種思想,有了這種高姿態,我們共進會和文學社還有什麼隔閡呢!什麼隔閡也沒有了。人心齊,泰山移,只要我們共進會和文學社聯起手來,革命必定成功。可是話又說回來了,鳥無頭不飛,人無頭不走,譚人鳳同志說過:‘責任可以分擔,事權必須統一。’我建議,咱們還要選一個主帥,以便在起義的時候指揮一切。”

楊玉如的話,也引起了大家的高度重視,大家議論紛紛,各人說著各人意見。商量了一會兒,孫武站起來說:“楊玉如的話很對,當家千口,主事一人,沒有一個有能力有權威的人指揮一切,那還是無法保證起義的成功。我建議,不如讓劉公任總指揮。”

孫武的話剛說完,劉公首先表示反對。他擺著手說:“不行!不行!以我個人的能力,難以承當起義領袖的責任。再說,共進會和文學社需要精誠團結,為了避嫌,我還是堅決不能擔任起義領袖為好。”

劉公這一表態,別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誰也沒有再說什麼,誰也沒有再提出新的人選。

沉默了一會兒,居正站起來說:“你們看這樣行不行,這次起義事關重大,必須請一個強有力的傑出人物來領導這次起義。我建議,是否可以讓上海中部同盟會的黃興、宋教仁或者譚人鳳來主持大計?他們既是同盟會的老同志,又有豐富的鬥爭經驗。再說,他既不是共進會的人又不是文學社的人,省得別人說閒話。至於名稱如何定,他們來了再說。”

話剛說完,孫武首先大聲說:“這樣做對革命極其有利,我同意!”一些人也紛紛表示:“同意。”“我也同意。”

劉公說:“我也同意。要說具體怎麼請法,我看光去封電報請,或者去封信請不行,這樣說不清,是否可以派兩個代表到上海,請他們火速前來武漢主持大事,大家看怎麼樣?”

眾人紛紛表示同意。劉復基站起來說:“依我看,當前形勢十萬火急,如果派人到上海去請同盟會的人來當領導,只怕耽誤了太多的時間。”一聽到有反對意見,人們又議論開了。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