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聘將軍也有迴歸之意,只恨全無託詞,又不肯背上不忠不義之名。兄長,你足智多謀,一定能夠想到兩全之法。兄長”劉琮不斷的懇求。
“可是這件事兒十分棘手啊。”王寶玉皺眉道。
“兄長,你也知曉,當年家父新喪荊州動亂,若非文聘將軍護佑,哪有今日的劉琮啊”劉琮動情說道,流淚不止。
王寶玉看不得劉琮這幅樣子,雖然為難,最終還是答ying 了下來:“既然要成全將軍的忠義之名,還得讓他先回去覆命。不過呢,我答ying 你,再想想辦法吧”
“謝兄長”劉琮竟然屈膝大禮參拜,王寶玉一陣皺眉,這是逼著他必須把事兒給辦成啊。
舉辦了盛大的歡送宴會,文聘戀戀不捨的離開,跟劉琮並駕走了一程,在漢江邊上分開,免不了痛哭一場。
文聘走後,王寶玉召集眾人商議,如何才能讓曹叡放文聘來彝陵。
陌千尋對此持有明確的反對意見,文聘老了,實無大用,但其畢竟為魏國守將,因此引發戰爭,得不償失。蔡文姬則認為,曹叡是個要面子的人,想讓他放了文聘,此事難度不小。
賈織綱則想到了一個折中的辦法,此事可以再拖延幾年,等文聘將軍告老之時再把他接來,那樣就相對簡單一些。
王寶玉對此並不認同,文聘不管在職與否,都是魏國大將,難度基本差不多,於是認真的說道:“諸位,文聘對我有救命之恩,等於是我的兄弟。如今年歲大了,不指著他守城殺敵,哪怕來養老也好,大家還是多想想辦法。我們彝陵能發展到今天,靠的是什麼,就是親如一家的團結,不放氣 任何一個朋友,因為每個人都是這個家庭的一分子。”
“寶玉所言令人動容,但天下之人眾多,彝陵本就是敏感之地,何必為了一個文聘再去招惹是非呢”陌千尋堅持自己的觀點,並非無情無義,而是從大局考慮 。
“太尉,凡事講究一個緣字,就好比迎仙台,總數不過一百零八位,再多一個都沒有地方。既然上蒼讓文聘與我再度重逢,實在不忍心讓他飄零在外。”王寶玉耐心勸說道。
陌千尋見王寶玉態度堅決,也只好表示同意,苦笑著拱手道:“所幸我等初始便追隨寶玉,省去了像文聘這樣的煩惱。”
眾人會心一笑,最終達成一致觀念,樊玉鳳贊同道:“寶玉重義,厚德載物,才使得天下英雄趨之如騖。”
“寶玉,我可與甄宓商議,讓她去一封信給曹叡,或許此事能有轉機。”賈織綱道。
“索要文聘,未必不可行,相對曹叡而言,文聘除了固守邊防,並無大用。”陌千尋說道。
“老賈,你讓甄宓寫一份信,我也給曹叡親自去一封信,也不用說其他的原因,開門見山,直接索要文聘。曹叡要是不答ying ,引發的後果自負。”王寶玉打定了主意,拍板道。
半個月後,文聘回到洛陽,首先見到了司空陳群,回稟了此行經過,表明王寶玉聚集靈位,沒有不良企圖,他親眼所見,彝陵含章樓的上方,確實有諸多雕像亮起,象徵著英雄歸位。
陳群有些埋怨王寶玉隱藏太深,他可是在彝陵生活了一段時間,竟然絲毫不曾發覺此事,不管怎麼說,文聘能夠回來,令陳群非常開心,覺得自己沒有看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