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三國小術士> 1664 反覆無常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1664 反覆無常 (1 / 2)

孟達自從投降曹魏之後,曹操對他不錯,曹丕也對他很好,偶爾還會賞賜一些金銀等物。但是,曹叡登基之後,什麼獎勵都不見了,似乎朝廷都忘了孟達此人。

孟達整日為了重獲聖寵忙碌著,操練兵馬,巡視城池,發展經濟等等,並且按時上下班從不懈怠,為的是能夠引起朝廷的重視。

終於,曹叡想起來孟達這個人,還給他來了一份聖旨,卻不是表彰,而是警告他勿要生亂、躬守忠節,除此之外,再無下文。

孟達不可置信的將聖旨看了好幾遍,最終確定字裡行間沒有丁點兒重視的成分,鼻子都要氣歪了,心中更是惶恐,畢竟他曾經* 是蜀將,曹叡如此警告他,一定是朝中有人進了他的讒言。

讓曹叡小心孟達的不是別人,正是司馬懿。王寶玉北征歸來之時,暢通無阻的過了宛城管轄的武關,順利到達了上庸,不得不讓司馬懿認為,是孟達有意放走了王寶玉。

司馬懿因此對孟達生疑,暗自給曹叡去了一封信,說明此事,讓聖上小心此人。曹叡信任司馬懿,本想派人直接把孟達給咔嚓了,念在他是老將,這才去了一份聖旨,希望孟達警醒。

孟達對此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難免心生怨言,時至今日,他都不清楚王寶玉曾經透過了武關,只知道上庸的兵馬來了之後,一戰就走,好像損失也不大。

確確實實,這一切都跟孟達沒有半點關係,之所以無辜躺著中槍,總結起來,這還是孟達品行問題惹得禍。

當初,孟達與張松、法正密謀搬倒了劉璋,隨後又背叛劉備,將上庸獻給了曹操,這樣的做事方式,任憑誰都要對他揣著一份小心。

同樣覺得孟達有問題的還有益州牧黃權,雖然他也是兩次背叛,但人家都是萬般無奈之時,做事也光明磊落,並未曾受到詬病。

黃權給好友司馬懿去了一封信,告訴他,孟達其人反覆無常,宛城重地,必須小心此人變節。

接到了黃權的信,司馬懿更加確定孟達這個人不可靠,於是秘密派人進入宛城,還收買了幾名孟達的親信。

出現信任危機的孟達每天都過得很鬱悶,只能隔三差五的上奏疏表決心,收效甚微,反而讓曹叡覺得此人心虛,必須提防。因此孟達唉聲嘆氣,只恨不能在朝為官,當面澄清。

諸葛亮的信到達宛城之時,孟達看了之後,彷彿春風吹皺了一潭死水,心思很快就活絡了起來。諸葛亮素有公正之名,在信中也強調說昔日過錯都在劉封,跟他無關。所以,孟達尋思著,要是重新迴歸蜀漢,或許再不用如此提心吊膽的活著。

孟達反覆思量了幾日後,決定重歸蜀漢,反正已經被聖上懷疑,早晚也將死在佞臣之口。於是,孟達給諸葛亮回了一封信,願意率領宛城五萬將士重歸丞相帳下聽命,屆時丞相起兵伐魏,他願意打頭陣,直取洛陽。

收到孟達的信,諸葛亮眉頭舒展,露出了少有的笑容,看來馬謖說得不錯,孟達就是可以招降,如果以宛城作為據點,一馬平川,攻取洛陽,光復漢室,指日可待。

諸葛亮一邊命人整理兵馬,準備出兵,一邊再次派人給孟達送去了一封信,宛城非同小可,絕不能出一差二錯。

“得公之書,足知公忠義之心,不忘故舊,若成大事,公將是漢朝中興第一功臣,無人可及。然此事機密,莫要輕易託人,慎之!”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