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私自交代王寶玉,父親已將我狠狠責罰,至今未曾單獨召見,怕是繼位遙遙無期。”
“非也,如今可與大公子相爭的成年公子,唯有三公子曹植,三公子放浪形骸,生性風流,眾臣子多有非議,口碑實是不佳。”
曹丕重重的點頭,感激的說道:“若非賈公在此,我差點做出錯事。”
“依我看來,公子不妨上書主公,建言將文姬許配給子建。”賈詡又說道。
“這豈不是將佳人拱手送人,此舉不妥。”曹丕立刻反駁。
“大公子且聽我細說,若是主公執意如此安排,你我也無能為力,若主公並無此心,倒也顯出兄弟之睦,主公必悅之。”賈詡道。
“可我還是心有不甘,萬一父親並無此心,我這一勸,反而順水推舟,便宜了子建呢?”曹丕擔心的問道。
“主公做事果斷,豈是那朝三暮二之人?依我之計,必有利而無害。”
曹丕還是非常相信賈詡的計謀,點頭答應,又問:“賈公,王寶玉臨行之時,聽聞萬年公主曾出城相送。我深為疑惑,萬年公主深入簡出,又從不過問政事,為何對王寶玉高看一眼,你人脈甚廣,可曾打探出其中緣由?”
賈詡微微搖頭,說道:“我記得此事,尚未探聽清楚,只聽聞董卓作亂之時,萬年公主曾外出避禍,三年後才得以歸來。我等不可憑藉猜測行事,還需再做細緻查訪。”
“若是王寶玉跟皇族有染,我必趁機除之。”曹丕的臉上掠過一絲陰狠。
王寶玉安然無事的過了半個月,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盡顯低調,偶爾去找蔡文姬聊天,無非是讓她勞逸結合,不要一寫起來,就忘了休息。
透過不斷的接觸,蔡文姬也開始對王寶玉的身世有了興趣,得知王寶玉還擁有一個彝陵,家人眾多。
聽到彝陵那裡是一塊自由之地,蔡文姬心生嚮往,卻沒有明說,她是何等的聰明,王寶玉尚且困在此地,她想離開這裡,也絕非容易,更何況如果她去了彝陵,曹操必會遷怒於王寶玉。
蔡文姬可不願意王寶玉出事,天下雖大,王寶玉卻是她目前唯一可以相信的人。
這段期間內,蔡文姬腦海中的一部兵書已經寫成,名字就叫做《兵策天下》,書名很霸氣,但這部書卻出自無名氏的手筆。
王寶玉拿著這卷書,興高采烈的去找曹操,對於南征北戰的曹操而言,兵書自然十分重要,堪比黃金。
曹操自從拿到書,半個時辰都沒再說話,迫不及待的快速過了一遍,雙眼放光,愛不釋手,說是一定細細研究。
曹操還獎勵了蔡文姬一百兩黃金,儘管王寶玉提醒他,這部書在外可能有流傳,但曹操自覺見過識廣,他沒見過的書,多半這世上就沒有。
著書立傳,不光文雅之士喜歡這麼做,古代的帝王也多喜好此道,王寶玉走後,曹操反覆看這本書,越看越喜歡,越看越覺得跟自己投緣。
既然這本書沒有著書之人,不如據為己有,曹操動了這個荒唐的想法,他閉門謝客幾天,親自動筆將這本書抄了一遍,順手改了個書名,就叫《孟德新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