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寶玉沉默了良久,心情極其複雜,不知道該如何開口。從個人交情上講,關羽現在可是自己的結義二哥,又是一位義薄雲天的大英雄,他應該告訴關羽實情,讓其躲開這場劫難,可,如果這樣,歷史一定會因此發生改變。
儘管禰衡、徐母、劉琮、蔡夫人、蔡瑁、張允等人,在史書已經標明死去,如今卻還活著,似乎跟歷史並不一樣,但在王寶玉的理解中,他們都算不上影響歷史程序的大人物,無足輕重,關羽卻跟他們不同,如果關羽沒死,劉備就不會展開彝陵之戰,也不會死在白帝城。
如果劉備再多活十年,形式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將會無法估計,也許後來的晉朝就不復存在,歷史從此被改寫。
王寶玉在路上也想通了一個道理,曹操現在也不能死,如果他死了,歷史則必會被改寫。如果歷史改了,自己還能回去嗎?即便是回去了,親人們都不復存在,那又有什麼意義?
王寶玉這麼想並非是他太過自私,只顧著自己回家去,連結拜二哥的性命都不顧,然而如果歷史車輪變換方向,在未來,那就代表著無數人的命運也發生了改變。
也許有人和厄運擦肩而過,本該死去,卻長命百歲。但是更多的變化卻是,有人本該活著,卻連出生的機會都沒有!
王寶玉沒有權利,也不敢去參與無數家庭的生離死別,只能尊重歷史的主潮流,尊重歷史真相。
見王寶玉久久不說話,關羽心頭一沉,試探的問道:“四弟,此言可否不吉?”
“二哥,您是個大英雄,有道是,死生有命,富貴在天,何必糾結於這些呢?”王寶玉反問道。
關羽又是一陣沉默,然後開口問道:“可否能看出我壽元幾何?”
“嘿嘿,如果換做是我,一世英名,流芳百世,多活幾年少活幾年的,有什麼關係啊!”王寶玉強顏歡笑,依然沒有正面回答王寶玉的問題。
關羽長嘆了一口氣,緩緩說道:“自從追隨大哥以來,我早已將個人生死置之度外,每日都當做是最後一日度過。只是妹妹待字閨中,小女尚且年幼,早知一二,也能早作安排。”
可憐天下父母心,王寶玉暗歎了一聲,支吾道:“兒孫自有兒孫福,二哥不必牽掛。”
“適逢亂世,男子皆需出征,關氏一脈能否延續我聽天由命,故唯有小女是我心頭掛牽,盼得她找到如意郎君。還有婷兒……”
說到這裡,關羽似乎有些遲疑,還是緩緩說道:“婷兒自幼家人全亡,養父亦死去,早有人說過,婷兒命硬。”
“二哥,這你就是多慮了。相剋一說為後人演變而來,而且啥事兒也沒有絕對的,婷兒心地善良,隨著年齡增長,這些負面的東西都會逐漸淡化的。”王寶玉連忙替關婷辯白,還以為關羽嫌棄關婷命不好,連累自己的緣故。
關羽微微搖頭說道:“我若是信了這些,又怎會一直將婷兒帶在身邊?只是……”
王寶玉並不知道,關羽對於關婷的關懷甚至超出了他本人,曾有人預言關婷此生必將因情積怨,且怨氣累世不散,沒有方法可以拯救,除非是等到有緣人化去心中怨恨,才可解脫。
關羽又是一聲嘆息,說道:“一言難盡,普淨法師最有一句,還望四弟能指示一二。”
看著一臉誠懇的關羽,王寶玉到底還是沒忍住,說道:“二哥,這句話確實不吉,但我也參不透其中的含義。單從表面意思來看,以後遇到麥這個字,注意躲避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