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的爆冷,奧斯卡同樣引起了外界瘋狂的熱議。
不僅有來自本國的網友,還有其它國家的人。
本屆奧斯卡最佳影片被美利堅的一部戰爭片拿走,講得就是二戰時期的一個真實故事,同時傳達了美利堅軍人的信念。
在評委看來,這兩部電影都很優秀,但是戰爭電影講述的核心更好一些,裡面揭露了當時美軍的一些動盪,還有國際局勢的分析,同時表達了軍人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還有美利堅高層對戰爭的態度以及部分政治。
說到底,相比《當幸福來敲門》面對平民階層,獲獎的戰爭電影則是更符合政治宣傳,對外宣揚美利堅的強大與軍事、政治文化。
有評委對兩部電影的評價是這樣的:
“《當幸福來敲門》是一部非常優秀的作品,但是其內容美化了當時的社會環境和人類的性情,那時候種族歧視尤為嚴重,而電影裡的華裔主角卻沒有被人歧視,甚至整部電影裡都沒有反派,在當時那個社會是不可能存在的現象,電影避開了人性的黑暗,只保留了美好......”
“《二戰》這部電影則深刻的講述了戰爭的殘酷,軍人們也不是都想打仗,大家想要美好的生活,但為了保護本國,毅然決然地踏上戰場,宣揚了軍人的精神,同時戰爭的本質也是政治的擴張,電影裡都有表現......”
其實吧,評委們說的好聽,但是在爛番茄的評分上,《當幸福來敲門》也比《二戰》的評分高。
在普通大眾的眼裡,《當幸福來敲門》給他們的意義遠大於《二戰》,因為在觀影的體驗上,很多觀眾認為《當幸福來敲門》更好。
諸多影評人也是這樣認為,《二戰》不是沒有瑕疵,想要講述的東西太多,但全都是邊邊角角,沒有找到一件事情深入去滲透,內容多還散,而《當幸福來敲門》則是一條很簡單的主線並挖掘下去,完成度很高。
兩相比較之下,《當幸福來敲門》其實更好一點,核心就是那種溫馨鼓勵人向上的力量。
這也是為何在本屆奧斯卡開始前,《當幸福來敲門》是最大熱門,除了電影本身的質量外,口碑、評分、票房的每一個關鍵因素都完爆《二戰》。
奧斯卡本就不是純粹的文藝電影節,它是偏商業性質的,不如歐洲三大來的純粹,綜合原因之下,《當幸福來敲門》成為熱門是理所應當地事情。
可是,結果最佳影片給到了《二戰》身上,自然會引起輿論的轟炸。
因為木白娛樂的崛起,它在美利堅的影響也變得更大。
布魯斯·李積極地結交著人脈,努力經營公司提高影響。
也是有人告訴他,有娛樂公司在做著評委的工作,畢竟奧斯卡的評委都是來自各大院校和工會,群體廣泛。
一般情況下,是很難買通所有評委的。
但幾個巨頭聯合起來,這個力量還是很大,最終改變了戰局。
這件事只有娛樂圈高層知道,普通人不知道,當結果出來後,大家紛紛為木白娛樂和陳木白鳴不平。
不過,奧斯卡方面做得很雞賊,他們給了《當幸福來敲門》諸多獎項,唯獨沒給最佳影片這個大獎,也算是堵住了悠悠眾口。
畢竟獎項平分的原則在國外同樣適用,大眾看到《當幸福來敲門》拿到了很多獎,沒拿最佳影片,雖然可惜,但是也不是不能接受,畢竟電影不算被埋沒。
布魯斯·李將這件事給陳木白說了以後,陳木白心理便做好了這個準備。
如今,這個答案出來,也不算驚訝。
奧斯卡頒獎典禮,陳木白沒有出席,他當時正在拍攝《鋼鐵俠》,分身乏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