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那一秒的鏡頭就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製作,花費的人力物力巨大。
陳木白都是經過自己的深思熟慮,公司的每一步都在他的計劃之中。
一開始的計劃就是在電影行業站穩腳跟,先讓電影賣座,打出名聲,讓大家知道木白娛樂出品的作品質量,積攢口碑,培養忠實粉絲。
等木白娛樂在大眾的嘴裡有了一定的名氣以後,再開始向著影院進發,保證影片的排片,對於電影的宣發和票房提升都有巨大的優勢。
一條完整的產業鏈就完成了,木白娛樂便是從事影視產品的製作、宣發的一體化公司,在影視方面形成一個閉環,提高公司的影響力。
一般電影的特效都是外包給特效公司製作,製作方都會去與之討論,告訴對方想要的效果。
價格必然很貴,而且還要看公司的水平和接攬的任務量,目前國內幾家做的很大的影視特效公司有幾家,大部分大投資的電影都會在他們那裡製作特效,效果最好。
陳木白則覺得,合作始終是合作,而且對外的價格和具體的細節可能都會有衝突,最好的辦法就是自己做特效,這樣可以最大程度的做出最好的特效,也不用擔心雙方在合作時產生的爭執。
為了電影的特效專門收購一個製作特效的公司,這話要是傳出去,絕對會讓一大堆人驚掉了下巴。
這成本太高了啊!
那些機器的價格還有平時維護、保養都需要不菲的資金,這麼做太傻了。
畢竟一部電影用到的特效鏡頭就那麼多,有些電影甚至都沒用特效鏡頭!
專門為了一部電影去收購特效公司,絕對是一個很傻的行為!
陳木白倒不是為了一部電影,而是有關於接下來在影視業的佈局。
電影的特效會越來越多,這將成為主流,這也是時代推動了電影行業的前進,陳木白有深刻的認知。
另一方面,以後他的作品的投資會越來越大,也會有更多的特效出現,那就需要特效公式製作。
自己收購公司看似花了很大的錢,但是有利於公司的長遠發展。
並且,收購了特效公司以後,又不是隻能為自家的作品製作特效,可以接其餘作品的單子啊,倒不算是浪費資源。
陳木白的意思,陸放理解了,這說明公司下個階段的作品肯定會大量用到特效的地方,會向特效大片慢慢轉變、過渡,振興華夏的特效電影。
之前沒人願意做這麼大的投資,那是因為付出太多,收回的成本機率低,風險大,畢竟市場只有華夏本土市場,和歐美動輒全球的電影市場沒得比。
但是按照目前的情況來看,陳木白的號召力很強,就算花了幾億的製作成本,應該也能拿下幾十億的票房成績,收益還是不小的。
如果陳木白真的打出振興華夏電影科幻電影之類的口號,肯定有人支援。
每次外國大片橫掃華夏電影市場的時候,都有網友希望華夏電影也能有這種特效,這不是一個人的夙願。
一旦有這種作品出現,大家必定會支援這個作品!
憑藉陳木白目前的口碑,大家是絕對相信他的,不會是那些虛假宣傳。
其實,陳木白這麼做也有好處,能夠提高華夏電影在國際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