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草,真的拿到了,創造了歷史啊!”
“本以為能夠在格萊美上收穫一個獎項就不錯了,沒想到陳木白一個人就拿到了七個!”
“是啊,我看到陶夭夭拿獎的時候也很驚訝,兩個人去格萊美,結果兩人都拿獎了,凱旋而歸啊!”
“我要去發祝福,太棒了!”
“哈哈,一直說外國歌手牛逼,陳木白才是真牛逼,在華夏照樣可以培養出天才音樂人,他們寫的詞曲照樣可以火爆全球,誰說華夏音樂不行?”
華夏的網友正在看頒獎典禮直播,在最後時刻,他們的心同樣懸在一起,不知道陳木白能否獲獎。
在之前,陳木白和陶夭夭的接連獲獎也使得大家的熱情高漲,彈幕如同雪花一樣密密麻麻,可見有多興奮!
後來,陳木白一個人接連拿下幾個大獎,大家看到陳木白來回奔波都有些疲憊,不由得笑出了聲,也覺得很搞笑。
雖然是一個榮譽的事情,但是這個畫面確實有點搞笑,再想到陳木白出行之前的保證,他做到了!
最後一個獎項念出陳木白名字的時候,所有人都沸騰了,紛紛刷著陳木白牛逼的彈幕,為他進行祝福。
陳木白作為華夏走出去的明星,他所獲得的的榮譽對於國家也是有加成的,而他和陶夭夭是唯二拿到過格萊美音樂大獎的華夏人!
在此之前,華夏從未有人登上過格萊美的舞臺,更遑論拿獎!
各媒體新聞的小編看到這則訊息,立馬開始去撰寫新聞通稿,要在第一時間發表!
事實上,因為網路時代的來臨,資訊的傳播速度遠遠快過於紙質媒體,所以陳木白拿到第一個獎的時候,就已經有人寫好了新聞發了出去。
隨後,陶夭夭獲獎,同樣如此。
速度就是流量,第一個發表的人,自然能夠獲得更多的關注和流量,引起大家的討論。
陳木白每獲得一個獎,都會有人立馬去寫新的新聞通稿,想要第一時間寫完發出去,然後陳木白接連獲獎的時候,各小編一直在修改......
一篇文章還沒寫好的時候,陳木白拿獎了,只能再改一下,然後剛改完,準備發表了,結果陳木白又拿了一個獎......
發稿的速度趕不上陳木白獲獎的速度,也是極其少見的情況。
當陳木白拿下最後一個獎的時候,眾多新聞稿一次性發布,瞬間引起了巨大的動盪!
最後的新聞稿其實早就寫好了,就等著陳木白的獲獎結果,如果拿獎了就用拿獎的模板,“大滿貫”、“連拿七項大獎,橫掃全球”、“陳木白再次創造紀錄,重新整理格萊美獲獎歷史”這種文案,反正就是一頓亂誇,畢竟是橫掃了格萊美的存在,怎麼說都不為過。
另一篇就是有點遺憾了,陳木白未能橫掃格萊美,僅獲得6項大獎,痛失年度最佳專輯。
但是,後面肯定會有轉折,將《Gold》的成績寫上去,包括質量和銷售資料,然後說不是陳木白的問題,是西方的偏見,帶動網民的情緒,同樣可以增加流量和熱度。
反正怎麼寫都不虧,兩種文稿都已經寫好了,只要把最後的結果套上去就行了。
微訊的熱搜瞬間被引爆了,沒有看頒獎典禮直播的人則透過新聞看到了這一個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