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夭夭對《生化危機》非常感興趣,所以接受了這部電影的主演,她將這件事告訴了秦秋,讓她好安排日後的行程。
陳木白和陶夭夭則在第二天抵達片場,開啟《越獄》第二季的拍攝工作。
《生化危機》的劇本他還沒寫,不過故事並不複雜,在拍攝之前有足夠的時間寫完劇本。
這個拍起來也快得很,這部電影因為是陶夭夭第一次擔任女主並且單打獨鬥,他會親自當導演來指導她。
主要是這個角色對陶夭夭來說差異極大,從未演繹過如此顛覆性的角色,挑戰難度很高,她也怕自己拍不好,陳木白則主動挑起導演的職責來幫助她拍攝這部電影,也是為了讓她更有信心。
主要就是一個前期難以掌控角色的問題,一旦渡過這個難關,後面基本上就沒有問題了,對陶夭夭的演技提升也會比較高。
任何高難度的角色挑戰都是如此,一旦完成,對於演員本人的演技提升很大。
這也是為什麼實力演員的演技會越來越強,因為他們敢於挑戰自我,走出舒適區,而不敢挑戰自我的演員,只會呆在舒適區,長久以往,演技會固化,行成一種固定式程式的表演,慢慢就會變成演什麼都像一個角色。
並非是演技實力不夠,而是大家看久了也會審美疲勞,才會認為他的演技下降了,實際上是因為類似的角色演得太多,反而失去了讓人驚喜的表現。
一旦突破自我的角色演繹成功,對於演員本人的演技和信心都有極大的加強,對演技的感悟也會更深。
不瘋魔不成活,這是很多實力演員的心態,他們為了拍好一部電影,可以為了角色去做出很多改變,包括那種病態的心理狀態以及思想。
不少演員演的角色太過於出色,讓觀眾們銘記成為經典,同樣也是因為如此,有些演員陷進去角色當中無法自拔,甚至會有抑鬱症、自殺等傾向。
這些事情並不少見,演員這個行業因為要飾演各種不同的角色,不少人心理都會產生問題,很多演員在演繹完角色以後,第一件事就是去找心理醫生進行診療,以免入戲太深對自己的心理產生影響。
在演員的化妝途中,陳木白遇到了梁偉。
“偉哥。”陳木白笑著打招呼。
“木白呀!”梁偉看到陳木白有些驚喜:“我還在想你什麼時候到呢,沒想到已經到了。”
“沒想到《我不是藥神》這麼火爆,你再一次出名了。”
梁偉打趣道:“早知道我就找你要個配角了,戲份也沒幾分鐘,虧了啊!”
“好說,下次一定給你個角色。”陳木白含笑。
“你倒是好說話,不過也要看角色的契合度,我倒是蠻喜歡張鐵林這個角色,比起錢廣,我好歹還出演了這部電影,哈哈,這個老傢伙氣死了。”
梁偉大笑,同時轉移了話題,表示自己開玩笑,活躍氣氛。
他如果找陳木白要角色,陳木白肯定會考慮給他,這是因為關係很好。
但是梁偉知道,他們之間的關係好的原因就在於不摻雜利益,如果他這次要了角色,那麼關係就有點變味了,可能以後都不會那麼純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