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況就是這樣。”
陸放在陳木白那晚說了計劃以後,當晚就聯絡對方的經紀人洽談新劇的事宜。
他只透露是衝著上星的製作去的,具體的什麼劇也沒說,就說了是一個都市劇。
畢竟這些訊息現在還沒有公佈,這些訊息是要在釋出會上說的。
有著上星的製作目標和投資,別的團隊還是挺看好的,哪怕木白娛樂是一家新公司,只要投資到位,一切都好說。
“還好了,那兩個還在觀望的人再說吧,做兩手準備,你可以再找找其他的人,向他們發出邀請。”
事情還是挺順暢的,老戲骨是他比較看重的演員,因為他們的熟面孔是這部劇的質量保證,也是網友們看到他們會覺得親切的感覺。
很多人可能不認識明星,但是會對他演過的角色印象深刻,從而會喜歡他的作品,會去看他的其餘作品。
如果不喜歡就不會對他印象深刻了,不是嗎?
比如前世的很多演員都是大家只知道他出演過的經典的角色,但是不知道演員的名字,其實他們也有很多好作品,大家在一部劇裡看到他們,都會很喜歡,也會有看下去的慾望。
比如常威(鄒兆龍)啊,包租公(元華),包租婆(元秋),石榴姐(苑瓊丹)……
這些演員的演技都很好,但是都是配角出身,所飾演的角色很經典,大家知道角色卻不知道演員本身的名字。
大家經常在別的劇裡也能看到這些熟悉的面孔,有時候看到陌生的劇,但是看到這些熟悉的面孔,也會不自覺的多看一下這部劇,為的就是這幫熟悉的面孔,也相信他們演的劇不會差。
這其實也是一種名人效應,只不過是另類的效應,大家相信這些人的演技很強,所以對這部劇的質量也會在心裡有個估算。
陳木白找這些熟悉的老演員出演父母輩的角色,為的就是這個目的。
想要以這些演員的口碑和演技來提升外界對這部劇的質量。
所以哪怕這些演員的片酬要高一些,也是值當的,畢竟主演都是青年人,還不是科班出身,在外界看來,他們無亞於流量明星出演這部劇,會導致網友們看衰這部劇的質量。
陳木白和陶夭夭等人是很火,但是他們的專業強項在音樂人,而不是影視方面,在他們的眼裡,他們的演技肯定不如專業的演員好。
所以,他們也相當於那些流量明星一樣,利用自己的名氣和熱度跨界來當演員,然後撈錢走人。
大家是肯定不看好她們的演技,對於他們的劇的質量期許自然不會好,也不會看好這部劇。
這些看法還只是普通大眾心理的想法,屆時媒體新聞們也會從這些層面去分析,指不定會用怎樣的說辭呢!
有些媒體為了流量肯定會很誇張的描述這些問題,還會放大去討論,引起多人的注意,對這部劇的收視和口碑都會造成嚴重的影響。
就像前世的堡壘影片,開頭吹的多好,國產科幻大片,又是經典的改編,結果首日票房過億。
票房是好了,但是看完的人紛紛表示被騙了,就是一部垃圾片,其評分迅速在某電影評分網站上佔據最低分,這還是無法再低的情況……
口碑壞了,各大媒體紛紛轉載報道這件事,包括那些專業影評人的點評和普通大眾的點評,都是差評。
第二天的票房大幅跌水,後面也是如此,根本起不來了,觀眾上一次當以後,還會上第二次當嗎?
所以媒體新聞的導向對於普通大眾的影響還是巨大的,好的片子哪怕宣傳做的不夠好,沒有媒體關注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