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著五千年的歷史,其實如果不是大清朝起閉關鎖國造成國人愚昧,中國人的智商在世界上不說最高的卻也應當排進前三。
這種智商反應在打仗上就很有意思,有一種說法叫窮寇莫追,卻又有一種說法叫宜將餘勇追窮寇。
兩種截然相反的戰爭智慧卻同樣流傳了下來,至於在什麼時候該用什麼樣的手段那就運用之妙唯有一心了。
日本大和民族無疑是一個擅長學習的民族,他們文化上學中國的,工業化學西方列強的,只是不知道他們軍事是學誰的。
於是追出慣性來的日軍就在中國潰兵消失的剎那選擇了追擊而至。
馬愁坡顧名思義山路坡度已近六十度,騾馬難攀,且長度達二百餘米。
從後面的那個山丘到坡腳又有一百餘米。
未加思索的一心想把前面中國潰兵一直追到石牌才好呢的日軍便衝上了馬愁坡。
可是就在他們往上連衝帶爬上行了五十多米的時候,突然有日軍指著坡下大叫了起來。
因為他們看見了就在坡下的亂石中那些本是潰退的中國官兵竟然沒有逃上他們所在的這個高坡而是藏在了坡下的亂石之中!
這些支那軍隊被我們大日本皇軍追傻了嗎,他們竟然不上制高點而是往下藏!
可這時槍聲便響了起來,第一槍自然是來自那亂石之中的中國潰兵。
潰兵也是士兵,眼見日軍都跑到自己頭上了,他們底下七八百人的手中的槍卻是都在瞄著往坡上衝的日軍呢。
眼見他們被日軍發現了就是地勢不利那也得先下手為強啊!
只是,就在亂石之中打響了阻擊的第一槍後,馬愁坡上就傳來了疾風暴雨般的槍聲。
那些已是縮到坡頂後的督戰隊的機槍已是齊齊探出了頭來!
對,是機槍,整個坡頂沒有步槍,竟然是清一色的二十多挺輕機槍!
密集的子彈就象從坡上刮下來一股天風,天風過處日軍紛紛折腰!
此時,從遠處的那個矮丘到馬愁坡這一段三百米左右的路上已全是日軍了。
固然日軍在追擊的過程中行進佇列排得並不密集,但一百五六十人總是有的。
前方受到密集火力的襲擊,後面日軍忙臥到在地進行反擊。
只是這時,坡上一處高點上竟然“洞洞洞”的響起了重機槍的掃射聲,並且還是兩挺。
而那兩挺重機槍所封鎖的區域卻是那個矮丘,無論是前面的日軍的退路還是丘後日軍的來路便被那重機槍阻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