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沈衝所料,日軍的之所以沒有發射出來照明彈那重機槍也啞了還真就是霍小山在後面做的手腳。
霍小山由於多走了路自然是跑在最後面的,當他發現日軍對國軍陣地進行偷襲之後,便直接向日軍的後方摸了去。
無論是打照明彈還是用重機槍那都是需要較長射距的自然不會離國軍陣地很近,因為離國軍陣地遠了那麼離輟在最後面的霍小山自然就很近了。
如果不是沈衝他們返回陣地的路線與日軍偷襲的路線不同,沈衝他們直接就能和輟在最後面的日軍重機槍與擲彈手撞在一起。
在夜戰這一項上國軍無疑比日軍要強。
而霍小山則更是國軍夜戰之中的佼佼者。
找日軍的重機槍很好找,夜色之中重機槍打出的彈道痕跡那就是最好的目標。
在那“洞洞洞”的富有穿透力與震撼力的重機槍的射擊聲,霍小山輕如狸貓般的就出現在了那重機槍後面的二十多米處。
重機槍的射擊聲太響了!
別說霍小山輕如狸貓就是笨如重熊,日軍重機槍的那兩名射手也絕難發現他的掩近。
霍小山自然不會選擇開槍,而是拽出了彈弓。
可是就在這個時候他卻是意外發現了就在那挺重機槍旁邊不遠處的四名日軍擲彈手。
霍小山毫不猶豫的就從特製的皮囊裡摸出來兩枚旋子向那日軍擲彈手引弓就射。
先打擲彈手的這個理由太簡單了,於霍小山本來人來講那是根本就不需要考慮的。
先殺死擲彈手操縱重機槍的那兩名日軍士兵根本就不可能發現,反之要是那重機槍先停了難免就會引起日軍擲彈手的注意。
黑夜之中二十來米的距離於別人講是障礙,於霍小山來講卻根本就算不上什麼。
日軍擲彈手有四名,霍小山只是先摸出來兩枚旋子那也是有講究的。
因為一般來講擲彈手那都是兩人一組的,一名發射手一名是彈藥的手。
發射手負責掌控擲彈筒的發射角度與發射方向,彈藥手負責添彈。
當然一個人發射的也有但那對發射技術的熟練度要求就很高,不是百戰老兵一個人那是打不準的。
正因為那是兩人一組的活兒,你如果只射死了一個,另外的那個肯定就會發現。
所以,讓那兩個人相繼被滅時間的間隔自然是越短越好。
於是在霍小山的聯珠彈法之下,一組日軍擲彈兵先後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