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愁坡一戰,李向白鄭由儉他們帶的那兩個營足足消滅了日軍三百餘人。
而在隨後的阻擊戰中又炸翻了三門日軍的迫擊炮打掉了日軍的一架飛機。
就這戰績足已使得日軍對他們恨之如骨了。
可是這兩個營在救了那名美軍飛行員後就主動進大山了,這讓日軍又無可奈何。
日軍的作戰任務還是向石牌方向合圍,不可能派大部隊去剿滅鑽入深山的這支中國軍隊。
更何況明擺著到處都是大山都是樹林就是上飛機根本也找不到人,對於這樣一支軍隊也絕不是短時間內你想剿滅就能剿滅得了的。
所以,沒奈何的日軍指揮官也只好在鄭由儉他們進山的山路沿線放了一箇中隊的兵力,佔據了山路兩邊的要點,從而不讓這支讓他們頭痛的中國軍隊衝出大山罷了。
福澤敏夫就是這支日軍的中隊長。
馬愁坡伏擊戰他的中隊沒有趕上,可是他卻在帶隊前進的過程中看到了馬愁坡一線讓那支中國軍隊打得屍橫遍路的慘狀。
而當突然冒出一架美軍轟炸機轟炸掃射沿山路行軍的大日本皇軍之時,很慶幸他的帶的中隊就在那轟炸掃射的路段後面,卻並無一人傷亡。
然後隨著那支中國軍隊逃入了大山之中,由於他的中隊是離得那支中國軍隊最近的隊伍,於是日軍指揮官便把這個看守山路不讓中國軍隊出山上路的任務給了他。
深知這支中國軍隊厲害的福澤敏夫很明智的沒有派兵追進山去,卻是在這兩三里山路沿線容易從大山裡攀爬上路的險要之處佈設了臨時工事屯兵作為重點防護,又每隔幾百米挑那能勉強藏人的地方放上了哨兵。
哨兵自然是用於發現那支中國軍隊動向的,再有了那險要之處作為屯兵據點與火力支撐點,就算那支中國軍隊想衝出來可短時間內也是斷斷不能解決戰鬥的。
只要戰鬥一發生,山路兩頭的援軍就會很快到來。
目前這條山路已是被大日本皇軍控制了快一半了,每日裡多有輜重部隊往來。
所以只要戰鬥一打響,雖然他的人會有傷亡,但那支中國軍隊想再闖上山路卻是沒有可能了,從而也確保了交通線的安全。
有了這翻佈置,福澤敏夫也不擔心那支中國軍隊能從公路那側穿過公路去,所以每天只是督促部下都看向那大山深處,只要發現對方有人出現那就開槍射擊。
可是那支中國軍隊也很明智並不給他這樣的機會,自打他們進了大山之後除了和去救大日本空軍飛行員的部隊發生了短暫的槍戰後便入泥牛入海再無訊息了。
福澤敏夫對自己這翻佈置很是滿意。
對那支部隊進行警戒那自然都是他部下的事,他每天卻是挑了一個兩山之間的一處地方一呆,看著大日本皇軍的輜重部隊來來回回。
而今天就到了中午,他正在那大山的陰涼之中坐著以避酷暑,卻是看到從西北的方向有輜重部隊返回了。
之所以一眼認定那些就是輜重部隊的人,那是因為他看到那部隊中的皇軍士兵卻是端槍押解著負責搬運給養的七八十名民夫。
待那支部隊走近他卻是直接就站起來了,只因為他發現有些皇軍士兵的身上竟然有血跡,有的頭上還纏著繃帶!
“發生什麼情況了?”福澤敏夫向正經過他身邊的一名少尉問道。
“在前面和支那軍隊打起來!”那名小隊長見他問話,就停了下來,而他的那支隊伍去依舊向前行去。
“怎麼會?在哪裡?我怎麼沒有聽到槍聲?”福澤敏夫感覺不解。
“有二十多個支那人不知道怎麼就上了山路,來不及開槍,結果那些支那人被我們用刺刀挑了,咱們也玉隕了十餘人。”那名小隊長解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