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火熱的太陽已經過了樹梢,昨夜靜寂的草原彷彿只是夢一場,現在早已是喧鬧無比了。
今天是那達慕大會的第三天,也是最後一天。
時下的內蒙古大草原可不是成吉思汗的年代自然不是大一統的狀態,再加上日軍對綏遠地區的用兵已經不是一年兩年了,女王巴奇英所舉辦的那達慕大會的規模也只屬於小型的。
但由於戰亂好久沒有舉辦那達慕大會了,草原上的牧民還是很興奮的,而在頭一回看到那達慕大會的漢人眼裡那依舊是覺得盛大無比的。
而今天女王巴奇英也親自出現在了賽場上,這無疑讓在場的人群爆發出一片歡呼聲。
雖說現在不是大清國的時候草原上的王族沒有了生殺予奪的權利,但是王族在草原牧民心目中的地位還是根深蒂固的。
不說能否成為女王衛隊中的一員,就是真能搶上一個好名次有著草原馬特爾的榮耀再得到一些被女王賞賜的大牲畜那也是令人熱血賁張的事情啊!
摔跤昨天就賽完了,今天騎馬和射箭都要決出名次來,而賽馬比賽也早已經開始了,現在都是已經快返回了。
蒙古馬以耐力著稱,所以比賽的距離也遠,卻是從舉辦開那達慕大會的草場出發,經過十多公里的折返跑再跑回到出發地來。
這途中沒有人監督,說作弊那是沒有的,淳樸的牧民壓根就沒有作弊的概念。
在日本人來之前,草原上的馬很多時候都是散養著的,蒙古牧民好酒,喝多了也就睡了你不能指望他們時刻去照顧自己的馬匹。
甚至有的人在遇到朋友之後會一吃一喝就是七八天,啥時候把酒喝得盡興了啥時候才會騎馬到草原上找馬。
而他那散養在草原上的馬也絕對不會丟,沒有人會去偷它們,於是那馬的主人就一路向碰到的人打聽有沒有看到過多少匹什麼樣什麼樣的馬,就這樣找下去,一直到最終找到為止。
“回來了,回來了!”這時遠處有牧民騎在馬上興奮地喊著。
果然馬蹄聲起,有圍觀的牧民騎著自己的馬讓開了那比賽的線路從遠方先跑了過來,只為了多看幾眼跑在前面的那駿馬與騎手的雄姿,便如同伴跑一般。
在那些“伴跑”的馬匹之後比賽的選手馬上就出現了,跑在最前面的是一匹雪白的俊馬,隨著它每一次的奮蹄發力,它脖子後的鬃毛都劇烈地抖動著,它雪白的馬尾卻是都快與地面平行了,那是由於奔跑速度過快被風吹動的結果。
白馬上的騎手是一名蒙古少年,手握韁繩人卻已是彎著腰站在馬蹬上了。
馬在快速奔跑的時候,所有的騎手自然都是這樣,如果不靠腿部來減緩座下馬匹的顛簸沒有人能跑出這樣的速度,只怕人早被顛零碎了!
此時那馬上的蒙古少年時不時回頭還看上一眼,只因為他後面十多米遠的地方還緊跟著一匹黑色白蹄的駿馬,而那馬上的騎手竟然比他歲數還小也只是十多歲的樣子。
那個蒙古小孩卻是小呼格吉勒。
小呼格吉勒拼命地催著自己座下的黑色閃電,而黑色閃電顯然也已經跑出來野性了,只是它追著前面的白馬即始終差了那麼一點點。
可就是差那麼一丁點,它就沒辦法追上它的同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