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指揮官強迫自己冷靜下來,開始思索對策。
他是和國軍與八路軍都做過戰的,和國軍相比八路軍的特點是:打法靈活、火力弱、子彈少,不打沒把握的仗。
而現在他透過檢視衝出去的五名士兵身上彈孔數量發現五個人身上總計27個彈孔,這說明對面八路軍的人數並不多也就三四十左右,但是槍法極準,對方應當是一支類似於己方殺人挺進隊的那種特攻隊之類的存在。
而現在己方由於地形所限一次只能出去這麼些人,如果採用添油戰術,那麼出去幾個就必死幾個,而從後面衝出去的也絕難逃被一槍斃命的厄運。
現在己方的電臺又被對方打壞了,如果衝不出去,八路軍再來了援軍,那麼自己這支部隊可就陷入絕境的了。
所以,現在唯一可以做的就是不顧對方精準的槍法承受必須付出的損失衝出去與對方對射!
來時的路上這裡還沒有地雷,這就說明對方是在自己率隊進攻劉韓莊的時候埋的地雷,以對方的人數推算他們埋的地雷終究是有限的。
為今之計,也只有利用人多的優勢衝鋒了。
日軍指揮官瞄了一眼道路左側的那片不知深淺的水窪和那後面的蒿草,終於下了決心。
此時就在日軍對面的霍小山臉上則是平靜如常,他盒子炮抵望保持著射擊姿勢彷彿要做出隨時一擊,他身前的石頭上放了三個彈匣。
鄭由儉就在霍小山的身邊的一塊大石頭後,他手裡正扶著一具擲彈筒,眼睛卻是奇怪地瞟著霍小山。
因為只有他和霍小山在一起,所以他知道霍小山在剛的才那輪射擊中是根本沒有開槍的。
鄭由儉想或許在霍小山看來剛才出來的那幾名日軍是死定了的,所以他才沒有開槍。
鄭由儉還真猜對了,霍小山還真是這麼想的。
霍小山不用看都能猜到衝出來的那幾名日軍肯定是同時身中了好幾槍,有點浪費子彈了啊,可這是沒辦法的事情。
為了防止日軍大批衝出來後用機槍對他們這一方形成火力壓制,他必須把人員散開。+
自己手下的這些人可都是直屬團的精銳,就是有一個傷亡了他那也是莫大的損失。
由於離得太遠,這樣一來,自然無法協調射擊的先後順序了。
子彈浪費大就大點吧,相信在這次戰鬥結束後應當可以把損失彌補回來的,霍小山想。
而就在這時,山體後面的日軍在被打死子五名機槍射手後,果然衝出來了。
而這回衝出來正如霍小山所料,沒有戰術,日軍是一窩蜂衝出來的,就見黃壓壓一片如同洪水從地山體後湧了出來。
不需要霍小山的命令,直屬團的槍聲都響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