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場行軍途中的討論。
討論的起因自然是由接見他們的那位八路軍首長的話題引起來的。
好漢最佩服好漢,英雄最惜英雄。
那位首長的不用麻藥就割肉著實讓直屬團這些好漢們欽佩不已。
話題一開,對八路軍心有好感的直屬團的人便有的說到那位長官想讓咱們加入八路軍呢你們是去呢還是不去呢。
於是這四十多人除了兩個人沒表態便取得了空前的一致。
這兩個沒表態的人是直屬團的兩位最高長官:團長霍小山和上校督導鄭由儉。
便有士兵問鄭由儉參加八路軍不?
鄭由儉卻是搖頭晃腦地說了八路軍一大堆不是那意思便是我才不參加呢!
氣不過的直屬團士兵們便有了國軍軍官除了作威作福就不能打仗之說,從而引起了上述一翻爭論來。
而霍小山自始至終也沒表態他是否會加入八路軍,儘管除他自己外的所有人都認定了他必然加入八路軍。
但是雖然霍小山沒說自己的立場,卻是採取了讓部下自由探討的方式。
以致多年後,他的老部下問他當時為什麼不表態時,霍小山才說了一句“擺事實講道理,你們有你們自己的選擇,我也有我選擇,免得大家以後後悔。”
劉思樂在這一路上更多的時候保持了沉默,儘管他原本是個嘴貧的人但當過團長的閱歷卻已經讓他習慣於用一個指揮員的角度看待問題了。
他雖然原來和直屬營的人都有過接觸,但卻是頭一回深入瞭解霍小山,也是頭一回見到直屬營精英齊聚的場面。
他從沒想到過霍小山竟然是就樣的一個人,沒有官架子對誰都很平和,從來就不大聲呵斥士兵。
直屬營的這些精銳們在一起除了保持了作為一支部隊的特性外卻更象一個知無不盡言無不盡的大家庭,彼此之間沒有禁忌,就是連是否可以加入八路軍這樣嚴肅的話題也可以公開探討。
劉思樂可是從國軍變成新四軍現在又變成八路軍的,他自然知道如果哪個國軍部隊敢私下討論是否該加入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諸如此類的話題,那麼他們等到的將是告密與肢解直至他們最高的長官被收拾掉。
不過,劉思樂也不得不承認,其實這種討論真的很有吸引力,就在他逐漸被這種氛圍感染也逐漸加入其中的時候卻是終究未能盡興,因為他們的目的地到了。
他終於把這支男男女女六十多人的隊伍成功地接到了八路軍總部附近的軍營裡。
已經得到訊息的趙文萱帶著敵工部全體人員迎接了出來,另外還有一個霍小山在八路軍的舊識——朱剛帶著他手下的人,他現在已經是團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