擲彈筒的射擊已經停了,因為直屬營開始進攻了,再射下去就會產生誤傷了。
用擲彈筒發射日軍的香瓜式手雷有兩種方法。
一種是把那手雷的圓形頭塞進去擲彈筒,在手雷滑入彈筒後發生撞擊點燃引信射出去爆炸。
這種方法很安全但缺點就是日軍的這種香瓜手雷的延時爆炸時間過長,而使用擲彈筒射手雷的目的都是打擊近處的但手力又不能拋到的位置所以距離就比較短。
這就導致手雷落地後還不能及時爆炸,很可能會被對方用腳踢開甚至有眼疾手快的抓住還能給扔回來。
而第二種方法那就是把香瓜手雷在發射之前就磕擊引信然後再透過擲彈筒發射出去,這樣的好處在於在空中的延時時間被消耗掉了,但缺點卻是在擲彈筒一旦發生故障的情況下,手雷就會炸膛反而就把發射者自己炸到了。
戰機總是稍縱即逝的,作為戰場上的人為了應付眼前的危機沒有可以做到那麼萬無一失極其周全的,所以霍小山管不了那麼多,即使炸膛那也只能認命。
但前面一喊制高點有了,他自然也就讓擲彈筒停了下來,然後霍小山就往前趕,而這時前面的進攻已經開始了。
直屬營五名士兵發一聲喊已是向對面衝去。
直屬營這一衝可是有講究的,他們可是沒有象日軍那樣一下子衝出十幾個二十幾個人來,人並不多且中間拉開的空當也大。
打仗固然要有膽子但也要有腦子,空當大那自然是防止日軍手雷扔出來的多會有人躲避不及而被炸到。
而且他們對日軍肯定會扔出來的手雷也採取防護措施了。
什麼措施呢?
這幾名士兵右手攥著的都是兩顆已經被綁在一起的手榴彈,但左手拿的傢伙式卻是一個圓形的黑乎乎的東西,那東西竟然是鍋蓋!
這鍋蓋自然是戰鬥時他們從老百姓家的鍋臺上拿下來的,那時可不是後世可沒有什麼薄鐵皮鍋蓋,那鍋蓋都是用木板製成再用木榫咬合的
現在直屬營的人可是都聚集到這塊狹小的戰場上來了,接敵面有限前面在戰鬥後面的人可就閒下來了。
於是,後面的人一見前面這條馬路就想到了手榴彈,想到了手榴彈就想到了用什麼去擋。
糞球子小兵嘎子就在別人打仗的時候叫了幾個兵回頭找了幾個鍋蓋回來。
在現在這種戰鬥情形下鍋蓋好不好用馬上所有人都看到了,眼見著從對面的門窗裡日軍也同樣丟擲了黑壓壓一片手雷來。
直屬營這五個士兵嘴裡大叫著“媽呀”身體卻是不退反進,就用手中的鍋蓋迎了上去向旁邊一磕。
這時就聽那鐵傢伙砸木鍋蓋是砰砰地響,一個鍋蓋最多的竟然是同時與三四個手雷撞到一起了,那手雷便被他們全擋到身體幾米之外的地方了。
時下中國可沒有計劃生育的說法,哪家沒有四五個孩子甚至說七個八個的也是屢見不鮮,因此這大鍋蓋很常見的。
按北方方言講量鍋蓋大小的單位叫“印”,家裡有七口人以上的都得用12印以上的大鍋,而12印的大鍋的直徑就是750MM,這就是一個超級大盾牌啊!
手雷被撞開而這時直屬營這幾個人卻是已經藉著自己一擋之力就向前趴了下去,同時右手一揮手中的榴彈就向日軍所在的門窗裡扔了進去。
這几上人衝鋒時那手榴彈的拉繩都是已是掛在手指上的,所以根本就不用拉,只要把手榴彈一甩那手榴彈的引信自然就被點燃了。
他們這一趴下,身後房頂處的門窗之處的火力點就再次響了起來,耳聽得屋子裡就有日軍叫出聲來。
日軍也不傻,眼見對方把手榴彈扔進來了還是兩顆綁一起的,那還不撿起來往外扔?
可是他們一撿手榴彈就暴露在了房頂上直屬營的火力之下了自然便被打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