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濘的道路使得日軍不再有了往日將炮火在中國軍隊頭上肆虐的優勢。
而那份攻取長沙作戰計劃的遺失又使得日軍在戰場上變得被動起來。
一場戰役被髮動起來就象一列高速行駛的火車,發現前方有危險時急剎車卻也克服不了那慣性的。
於是,日軍原本看好的中國軍隊防禦的薄弱之處得到了加強,自己人於數較少的部隊開始受到中國軍隊優勢兵力的圍攻。
而本是寄予厚望的毒氣戰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則成為壓垮日軍指揮官進攻決心的最後一根稻草,日軍開始撤退了。
相反,中國軍隊則開始了追擊。
每天都有新的訊息傳來,比如抓到的一些日軍俘虜,他們由於後勤供應不上沒有飯吃了餓得直打晃,比如某部日軍損失慘重卻無力搶回屍體他們已經開始砍死者的手指往回運權當屍體了,比如日軍已經不敢和前面攔截國軍小隊硬拼了改繞道逃命……
正是在這樣的到處一片樂觀的氣氛裡直屬營也加入到了追擊日軍的行列之中,說來也巧,這回又是和吳承先的508團結伴而行。
霍小山這回並沒有隨隊伍走在最前面,因為他被吳承先約談了。
兩個人在佇列裡泥水中邊走著邊說著話。
吳承先現在自然是極佩服霍小山的,不過他對霍小山一打仗就身先士卒的做法卻不敢苟同,便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道:“你看人家哪支部隊的長官象你一樣總往前面衝的?”
霍小山笑笑回答:“我從來沒覺得自己是長官,他們也不管我叫營長,只是管我叫頭兒。”
“頭兒和長官有區別嗎?我看一樣,如果你不是上峰下令當的營長你的兵還會聽你的嗎?”吳承先看不出頭兒和長官有什麼不同。
“不一樣的吧,我覺得營長應當叫指揮員,是指揮打仗的,雖然級別不是很高,而頭兒只是一個領著大家夥兒打仗的人。”霍小山解釋。
他這麼一說,吳承先便明白霍小山所說的營長與頭兒的區別是什麼了,營長是“指揮”,動嘴的成分更多一些,而頭兒是“領”著,那自然身先士卒的時候就更多些了。
吳承行正體會著霍小山這種說法的同與異的時候,前方突然響起了槍聲,於是吳承先命令士兵加快腳步往前趕。
但沒一會兒的功夫,前方的槍聲卻已經平息下來了。
吳承先與霍小山互相交換下了眼色,想的都是可能與小股日軍遇上了然後那日軍就被己方打跑或者消滅了吧。
就在這時,前方忽然有士兵在泥濘之中連跑帶爬地跑回來向吳承先報告:“團長,咱們的人和直屬營的人吵起來了,我看都要動槍了!”
“嗯?”吳承先和霍小山都驚訝了,怎麼吵得都要動槍了呢,按理說透過這兩回兩支隊伍的接觸,雖然說不會好到同生共死但也絕不於拔槍相向啊。
“走,看看去!”吳承先跑了起來,霍小山自然跟上。
“他們因為什麼吵起來的?”吳承先跑邊問那個士兵。
“我也不清楚,我就是遠遠地看到咱們的人向直屬營的人舉槍了我就趕緊回來報告了。”那士兵在吳、霍二人的身後一邊奮力跟上兩位長官的速度一邊回答道。
當吳承先與霍小山趕到雙方士兵發生衝突的地方的時候,卻是看到吳承先手下的一個連長正帶人用槍指著直屬營的人。
直屬營的人比較少,也就二十多人的樣子,並沒有舉槍,但卻攔在那個連長他們的前面不讓他們往前走。
“都把槍撂下,怎麼能拿槍指著友軍!”吳承先劈頭蓋臉就訓那個連長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