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由儉帶著幾十名士兵急匆匆地奔跑著,他們剛翻過這個山頭,日軍就從山那邊繞了出來,兜著屁股向他們開槍。
不過,好在直屬營訓練有素,山這邊馬上有直屬營計程車兵佔據了制高點向追擊而來的日軍開始了射擊,這是他們在被敵人追擊的時候常用的交叉掩護。
鄭由儉一邊跑一邊後悔,早知道那功夫再翻幾座山頭做早飯好了,而李本昌此時也是氣喘吁吁地跟在他身後,也搞不清他此時他那張通紅的臉是奔跑劇烈還是害臊引起的。
而就在這時,東面西面也想繼響起了槍聲,鄭由儉心中一驚,小鬼子這回來得挺快啊!
於是,鄭由儉的腦袋瓜就象他奔跑逃命的步伐一樣飛速運轉起來。
眼前的情況說明了什麼?
這說明小鬼子這回被他們打痛了或者小鬼子已經認定這回炸炮偷船的是“前科累累”的他們了。
如果自己是鬼子的指揮官發現了直屬營這樣一個眼中釘肉中刺會怎麼辦?
那肯定是重兵圍堵說啥也不能這個“禍害”再跑了!
直屬營原來能取得一系列的戰線,固然是因為戰鬥力極強,但卻也有日軍並不知道這支隊伍的底細有很大的緣故。
但現在鬼子肯定知道了,那麼日軍用一箇中隊拿不下直屬營就會派一個大隊。
一個大隊還不行,就會再上兩個大隊,如果自己是日軍指揮官絕對是會這樣做的!
不行,得往最壞處著想!鄭由儉暗道。
凡事往最壞處著想這也是鄭由儉膽子小的原因之一。
你說這個當兵打仗怎麼可能不死人?
說一個人上了戰場之後死亡與活下來各佔百分之五十那都是扯淡的話,軍隊優勢火器強弱總是有一方的生存機率要大一些的。
可原來的鄭由儉卻不是這樣的,他原來所追求的是自己生命的百分百的安全。
可是這怎麼可能呢?
就算你不上戰場打衝鋒就算你是一個高階指揮人員也有可能在指揮所裡被重炮飛機炸死呢!
樂觀主義者與悲觀主義者在考慮問題的方式上是截然不同的。
比如面對桌子上同樣的半杯水,樂觀主義者會說“不錯!還剩半杯水呢!”,悲觀主義者會說“哎呀媽呀!咋就剩半杯水了呢?!”
毫無疑問,鄭由儉就是後者。
面對同樣一場戰鬥時,霍小山認定有百分之七十的勝率那就會去幹,而原來的鄭由儉那絕對是不幹的,他會覺得這仗怎麼能打,還有百分之三十的可能性會輸掉呢。
鄭由儉自然明白世上本就沒有板上釘釘百分之百的好事,可是原來的他偏就改不了這個只看不好一面的壞習慣。
所以,他才會膽小。
所以,原來的鄭由儉絕對談不上是個戰士。
但他因為膽小腦瓜又好使卻產生了一個優點,那就是在逃命上有出奇的敏感與想得周全。
當然了,戰爭使人進步使人冷血,中國還是那個中國,鄭由儉卻已經不是原來的那個鄭由儉了。
而現在霍小山可是把直屬營大部交給他了,依眼前情形看日軍顯然很多,於是他那曾經被埋在大腦深處的悲觀心理又出來作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