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在新牆河與汩羅江的地域之間數次遭到了小規模的襲擊。
在這些襲擊當中,日軍傷亡的人數不等,多者三四人,少者五六人,絕大多數的襲擊都是日軍在行進途中遇到的。
傷亡最多的是一支日軍落單的小隊,三十四人一人沒落下被對方全滅。
而日軍傷亡少的卻是來自他們行進途中的大隊,很明顯襲擊他們的中國小隊也知道他們人多不好惹,卻是隻打一槍就跑,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日軍的傷亡並不多。
於日軍講,他們有更重要的進攻任務在身若是和這些小股的中國軍隊較勁便有大炮大蚊子的感覺。
於那些中國的小隊講他們可不管你日軍人數多壯得象頭大象或者人數少只是一口肥豬,咬上一便跑。
很多日軍隊伍在經過兩側有高地的道路或者在渡過某條說深還不至於用船說淺卻也過了腰腹的小河的時候,那襲擊便不期而至,一頓冷槍或者一陣排子槍打完了中國小隊就往山裡鑽。
一時之間這結中國小隊的打法弄得日軍不勝其煩卻又無可奈何。
這是日軍遇到的前所未有的情況,日軍在以前大會戰的行軍途中雖然也遇到過中國軍隊的側擊伏擊,但打一打對方也就跑了。
甚至日軍有時也會派出少部分兵力進行追擊,而那些前來襲擊的中國人武器和體力都不是很好,往往他們在被追擊的過程中也會受到重創。
但這回襲擊的中國小隊不同,他們膽大妄為,就是碰到上千人的大隊也敢開槍而且槍法卻是極準。
而且他們選擇的打冷槍的地點也好,日軍行軍多是在泥濘之中,待到分兵追上來的時候,對方卻是在那乾爽好走的山地裡早跑得無影無蹤了。
日軍高層透過種種跡象認定,這次專幹這些讓他們惱火的襲擊的就是霍小山的那支部隊。
鑑於霍小山直屬營現在在日軍之中已經有了名聲,日軍也不敢大意,命令原來追擊霍小山各部的那兩個大隊不用歸還建制,接著在主要道路兩側加強清剿,如果遇到那樣的中國小隊務求全殲。
本來也有日軍高層指揮人員提出讓和霍小山地屬營打過交道的南雲忍部參戰,但卻由於上回南雲忍在與霍小山部的對戰中輸得過於狼狽,這個提議卻被否掉了。
正如日軍所料,這些小規模的襲擊正是化整為零的霍小山直屬營各小分隊乾的。
說老貓不在家耗子上房扒也好,說山中無老虎猴子稱霸王也罷,反正現在沒有了各位頭兒的指揮直屬營各部就象脫了韁的野馬變著招兒的發揮著自己的奇思妙想來折騰日軍。
而此時做出這些事情的還真的就是直屬營平時名不見經傳的非骨幹份子。
當然了,說非骨幹份子那是和霍小山、沈衝、小石頭這樣的相比,可實際上他們無論是和日軍或者國軍計程車兵相比那也是優秀士兵了。
原來的戰鬥淨是那些骨幹份子露臉創造神奇了,現在這些非骨幹份子好不容易有了那“熊瞎子打立正——露上那麼一小手”的機會,不折騰夠了不撞上南牆又如何肯回頭?